扑马山
即白马山。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契丹》 引胡峤记:(世宗)兀欲与(祖母)述律战于沙河,“述律兵败而北,兀欲追至独树渡,遂囚述律于扑马山”。《方舆纪要》卷18大宁卫:祖山“契丹兀欲囚述律后于扑马山,或曰即祖州之白马山”。
即白马山。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契丹》 引胡峤记:(世宗)兀欲与(祖母)述律战于沙河,“述律兵败而北,兀欲追至独树渡,遂囚述律于扑马山”。《方舆纪要》卷18大宁卫:祖山“契丹兀欲囚述律后于扑马山,或曰即祖州之白马山”。
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五十六里六十铺乡。清置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棣州。治所在今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南十八里新县镇。大业初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东盐州。贞观元年(627) 废。
在今安徽宁国县北。《方舆纪要》 卷28宁国县: 旗鼓山 “在县北十五里。左旗、右鼓二山并峙”。
在今西藏巴青县东北江绵附近。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 《西藏志 ·外番》。
北宋置,属临泉县。在今陕西佳县北十里。元符二年 (1099) 升为晋宁军。
一名黄山。在今河北曲阳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4曲阳县:少客山“山绵延耸秀,上有集圣池。《志》云:五台山圣水潴流于此”。
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北。东汉废。
在今辽宁鞍山市东千山大安寺之北。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明《辽东志》卷1辽阳:中会寺在“祖越寺南十里”。寺前有明嘉靖四年(1525)碑记:“襄平南千山之上, 自唐敕建古刹有五, 中会居其中。”寺内原存有明
南朝陈末改务德县置,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隋属永熙郡。唐初属高州,贞观二十三年(649)为高州治。天宝初为高凉郡治。乾元初复为高州治。大历十一年(776)属高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入电白县。古
①即玄武山。在今四川中江县东。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五城县“玄武山一名三隅山。山出龙骨。传云龙升其山,值天闭,不达,堕死于此,后没地中,故掘取得龙骨”。《寰宇记》卷82玄武县:“废五城县在县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