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成都县

成都县

战国秦惠王二十七年(前311)于蜀国都城成都置,为蜀郡治。治所即今四川成都市。东汉时兼为益州治。三国蜀汉建都于此。西晋为蜀郡及益州治。成汉都于此。东晋为蜀郡及益州治。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为蜀郡治。唐贞观十七年(643)分置蜀县(后改为华阳县),与成都县同为益州治。天宝元年(742)复为蜀郡治。至德二载(757)因玄宗李隆基避“安史之乱”入蜀驻跸于此,建号南京(上元元年罢京号),为成都府治。前蜀、后蜀均建都于此。宋为成都府及成都府路治。元为成都路及四川行中书省治。明为成都府及四川布政使司治。清为四川省会。民国初仍为四川省会及西川道治。1930年析置成都市。1952年撤销成都县,并入成都市及郫县、新繁、温江、新都四县。


古旧县名。战国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前311年)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属蜀郡。秦昭王二十二年(前285年)后为蜀郡治。唐初为益州治,后为成都府治。元为成都路治,明、清为成都府治。1930年析县城区设置成都市。1946年县治迁新桥。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成都市及温江、新都、郫县、新繁等县。


猜你喜欢

  • 外三关

    明代以今山西境内沿内长城之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以与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之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为内三关相对。见“三关(2)”。

  • 江湾营

    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清一统志·韶州府》 “高桥营”条:江湾营“在县北江东岸”。清置,在今广东省英德市北北江东岸。为江防要地。

  • 蔡洲

    又名蔡家泾、蔡家沙。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寰宇记》 卷90江宁县: 蔡洲 “在县西十二里,周回五十里。《丹阳记》 云: 吴时客馆在蔡洲上,以舍远使”。《晋书·成帝纪》: 东晋咸和三年 (328)苏

  • 色哷库尔

    即塞勒库勒。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清宣宗实录》:道光八年(1828)九月,“至叶尔羌所属之色哷库勒地方,向设五品阿奇木”。即此。

  • 缺门

    在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缺门山。《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郭子仪与史思明战,自相州溃还至河阳,“将谋城守,师人相惊,又奔缺门”,即此。在今河南省新安县西。《资治通鉴》:唐乾元二年(759

  • 永固陵

    ①北宋徽宗赵佶陵墓,南宋初葬于浙江绍兴县东三十六里宝山南麓。后更名永祐陵。②在今山西大同市北方山上。《魏书·高祖纪》:北魏太和十四年(490),“葬文明太皇太后于永固陵”。

  • 波斯都督府

    唐龙朔元年 (661) 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疾陵城 (今伊朗东北部萨巴里湖附近)。贞元三年 (787) 废。唐羁縻都督府名。龙朔元年(661年)置,治疾陵城(故地在今伊朗锡斯坦一俾路支斯坦省东北萨

  • 回城山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南。《明一统志》卷52南康府:回城山“在建昌县(治今艾城)西五十里。中有高峰,峨然如城郭”。《清一统志·南康府一》:回城山“在建昌县南四十五里。山势回环,列嶂如抱。上有圣水塘,常盈不竭

  • 唐家行镇

    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北唐行镇。清光绪 《嘉定县志》 卷 1: 唐家行在 “县治东北十八里”。

  • 固州

    ①金贞祐二年 (1214) 改马邑县置,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三里马邑村。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及山阴县部分地。元复改马邑县。②即今陕西延长县东南赵家河村。本宜川县地,1937—1948年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