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义里
在汉魏洛阳故城南洛水南岸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北魏建崦嵫馆于此,以处西域诸国人。
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晋洛阳故城南、洛水南岸。北魏于此建崦嵫馆,作西域诸国来人栖舍。
在汉魏洛阳故城南洛水南岸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北魏建崦嵫馆于此,以处西域诸国人。
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晋洛阳故城南、洛水南岸。北魏于此建崦嵫馆,作西域诸国来人栖舍。
一作古县。即今福建长乐市南古槐镇。唐武德六年(623)于此置新宁县,旋改名长乐县。上元元年(760)迁吴航,故此地称古县。后以该地种槐树为城,因而又称古槐。
即今四川沐川县西北凤村乡。清乾隆《屏山县志》卷1:凤村乡在“县西北三百二十里。有凤村场”。产铁,清乾隆间尝设炉开采。
在今江苏建湖县东。《清一统志·淮安府一》:东塘河“源出大踪湖,西北流通官、盐二河,入射阳湖”。
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清一统志·广州府》:那骨堡“在新宁县西南。本朝乾隆二十一年设县丞,三十一年移驻大澳”。在今广东省台山市西南。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设新宁县县丞驻此。
亦作北地州。唐开元十七年(729)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汉源、甘洛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①一名铜井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明王鏊 《姑苏志》 卷8: 铜坑山 “在邓尉山西南。一名铜井。晋宋间凿坑取沙土煎之,皆成铜,故名”。②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一百十六里,与淳安县接界。宋 《咸淳临安志》 卷
清置镇,并设千总驻防,属开州。即今河南濮阳县东南五十七里徐镇。
亦名庐山。即今江苏溧水县东南二十里东庐山。《寰宇记》卷90引山谦之《丹阳记》云:“溧水县西八十里有庐山,与丹阳分岭。俗传严子陵结庐于此。或云山形似庐舍,因以为名。”《舆地纪胜》卷17谓之东庐山。即江苏
①西周封国。姬姓。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636),富辰曰 “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杜注: “高平昌邑县西有茅乡。” 后属邾。《左传》: 哀公七年(前488
亦作图拉河。即今蒙古国中央省西北之图拉河。《明史·李文忠传》:洪武五年(1372),由东道北征趋和林,“进至胪朐河,令部将韩政等守辎重,而自帅大军,人赍二十日粮,疾驰至土拉河。元太师蛮子哈剌章悉众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