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慈利县

慈利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零陵县置,属崇州。治所即今湖南慈利县。明隆庆 《岳州府志》 卷7: 慈利县 “以土俗淳慈,得物产利”,因名。大业初属澧阳郡。唐属澧州。元元贞元年(1295) 升为慈利州,治所在今慈利县北。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慈利县,迁今治。隆庆中迁治今县北,万历三年 (1575) 移今慈利县。民国初属湖南武陵道。1916年属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在湖南省北部澧水中游。属张家界市。面积3481平方千米。人口67.6万。辖13镇、18乡(含7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零阳镇。西汉置零阳县(一说秦置慈姑县,西汉初析慈姑县置零阳县),属武陵郡。南朝齐后省。隋开皇中复置零阳县。明隆庆《岳州府志》: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慈利县,县名取“土俗淳慈,得物产利”之意。治今零阳镇,初属澧州,后属澧阳郡。唐属澧州或澧阳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慈利州,属澧州路。明初降州为县,属岳州府。曾迁治十三都(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小河坎),洪武九年(1376年)迁回今零阳镇。隆庆二年(1568年)又移治今官塌坪,万历三年(1575年)迁回。清属澧州直隶州,治所一度迁今永安渡。1914年属武陵道,1916年属辰沅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常澧专区,1950年属常德专区,1968年属常德地区,1988年属大庸市(1994年改张家界市)。地处湘西山地东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澧水、㺄水流经境内。沿岸有河谷平原。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棉花、玉米、甘薯、油菜籽等。林产有松、杉、油桐、油茶、乌柏、柑橘和茶树。所产甑山银毫茶、江垭金香柚有名,中药材杜仲产量居全国之首。矿产有大理石、硫黄、煤、镍、钼、铁等。工业有农业机械、水泥、化工、电力、采矿、食品等。焦柳铁路斜贯县境并设站。公路有常永、慈澧等干线。澧水通航。古迹有唐建兴国寺梅花殿。


猜你喜欢

  • 温秀县

    唐武德元年 (618) 分礼泉县置,属雍州。治所即今陕西礼泉县北十五里古县村。贞观元年(627) 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属雍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 小琉球屿

    在今台湾省屏东县西南。大琉球之名在明初乃台湾本岛之旧称。明万历以后,小琉球之名乃专指本岛。《清一统志·台湾府》:小琉球屿“在凤山县南(今高雄市北左营区) 一百里下淡水南大海中。《旧志》:屿周二十余里。

  • 仓城县

    北周保定元年(561)置,属京兆郡。治所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二十五里仓谷附近。大象二年(580)废。

  • 扎赉特旗

    清顺治五年(1648)置,属内蒙古哲里木盟。札萨克驻土百新插汉(在今黑龙江省泰来县东南)。1914年划归黑龙江省。1936年日伪移治音德尔(今内蒙古扎赉特旗驻地音德尔镇)。1945年划归嫩江省。194

  • 莫勒恩河

    亦作摩琳莫勒恩河、摩琳河。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拉林河支流牤牛河。《清史稿·地理志》 五常府: “东南摩琳莫勒恩河出,右合冲河、香水、大小泥,左小黑、取才、条了、藤子河,径五常堡来会,为拉林河。”

  • 朱阳山

    在今河南卢氏县南。《寰宇记》卷6卢氏县:朱阳山,“牟山逦迤向县西南,经县界入西石门山,去县一百里。出檀木, 为弓材”。《金史·地理志》:虢州卢氏县“有朱阳山”。

  • 太子洑

    即今湖北黄梅县南七十二里小池镇。《宋书·桂阳王休范传》:元徽元年(473),“以第五皇弟晋熙王燮为郢州刺史,长史王奂行府州事,配以资力,出镇夏口。虑为休范所拨留, 自太子洑去,不过寻阳”。

  • 巴丘城

    即今湖南岳阳市。相传孙吴所筑。《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东汉建安十九年(214),“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裴注:“巴丘今曰巴陵。”《水经·湘水注》:巴丘山“有巴陵故城,本吴之巴丘邸阁城也”。即巴丘邸阁

  • 吉家庄

    即今河北蔚县东北六十里吉家庄镇。清乾隆《宣化府志》卷10蔚州:东路有吉家庄。

  • 顺阳溪

    即今福建顺昌县西北富屯溪。《方舆纪要》卷97顺昌县: 顺阳溪 “在县西北六十里。顺阳乡、县以此名。源出建宁府建阳县界,东南流,至白芒畲,始通小舟。县西有沙溪,自邵武县流入; 西北有密溪,自瓯宁县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