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怀圣寺

怀圣寺

在今广东广州市光塔路。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为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寺内主要建筑有看月楼、礼拜殿及光塔。光塔初名怀圣塔,高36.3米。塔身呈圆筒形,用砖砌筑,内有暗梯,可供上下。怀圣塔原本是伊斯兰教的呼礼塔,至迟至明清时又称光塔。对我国海外交通史及古代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研究有重要价值。


又称光塔寺。在广东省广州市光塔路。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建造最早的清真寺之一。以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圣人)而得名。相传是早期来华的著名阿拉伯传教士阿布·宛葛素所建,距今约有 1000 多年历史。寺内有圆柱形砖塔,叫光塔,高36.6米,中为实心柱,建于 1000 多年前的珠江边。光塔原名邦克塔。“邦克”是波斯语的音译,为教徒举行礼拜前登塔召唤徒众集合的唤词。“邦克”与“光”发音相近,又因夜间塔顶高竖导航明灯,且塔身笔直光滑,遂习称为光塔。塔顶原置有一金鸡,随风旋转,以测风向。古代每年五六月间,阿拉伯航船乘季候风入港,寺众登塔,以祈风信。附近地区即为唐时专为阿拉伯外商寄居的“番坊”所在。寺内有看月楼、水房、东西长廊、礼拜殿。寺为研究中国海外交通史、建筑史与伊斯兰宗教史的重要古迹。怀圣寺光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圣寺光塔


猜你喜欢

  • 龙川墟

    即今广西百色市东北龙川乡。清属凌云县,有外委戍守。

  • 沙洋镇

    一名新城镇。即今湖北荆门市东南一百四十里沙洋镇。西魏置绿麻县于此。《元史·伯颜传》:至元十一年(1274)大举伐宋,“甲子,次沙洋”。即此。明设巡司于此。清废。民国初设县佐。在湖北省沙洋县东部。沙洋县

  • 五台子

    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北五台子街。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5《舆地志·疆域上》:伊通州西北有五台子。集镇名。在吉林省德惠市东部。五台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900。处清筑柳条边第五边台处,故名。主产玉米。

  • 河渡关

    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南,下临乌江。《明史·童元镇传》: 万历二十八年 (1600) 讨杨应龙叛乱,“前哨参将谢崇爵乘势督泗城及水西兵再拔河渡关”。官军惨败。在今贵州省遵义县东南。下临乌江,为通贵阳要隘。明

  • 永昌道

    清康熙九年(1670)置,属云南省。治所在大理府城(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领大理、鹤庆、丽江、永北、永昌、顺宁、景东、蒙化、楚雄、姚安10府,辖境约当今云南永仁、大姚、牟定、双栢、景东、临

  • 劫国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都城在天山东丹渠谷(今新疆乌鲁木齐市附近)。神爵二年(前60)后属西域都护府。古西域国名。国都在天山东丹渠谷(今新疆乌鲁木齐市附近)。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

  • 乌泉山

    一名乌石山。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2壶关县: 乌泉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山色皆黑,山半出泉,伏地而流”。

  • 鹿角镇

    即今湖南岳阳县 (荣家湾) 西十二里鹿角镇。《资治通鉴》: 五代梁开平元年 (907),高季昌遣将倪可福攻朗州,淮南将泠业救之,进屯朗口,楚将许德勋 “以大军进击,大破之,追至鹿角镇,擒业”。即此。明

  • 杭州路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临安府置,二十一年 (1284) 为江浙行省治所。治所在钱塘、仁和二县 (今浙江杭州市)。辖境相当今浙江杭州、海宁、余杭、富阳四市及临安县地。至正二十六年 (1366)朱

  • 牢兰海

    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水经·河水注二》:南河“其水东注泽,泽在楼兰国北扞泥城,故彼俗谓是泽为牢兰海”。《山海经》作泑泽。《史记·大宛传》作盐泽。《汉书·西域传》、《新唐书·地理志》 作蒲昌海。见“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