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徐闻县

徐闻县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合浦郡。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南。梁模 《广东壮语地名初探》(载 《广东省地名工作通讯》 总37期) 云: 徐闻为壮语,“” 意为村,闻即 “汶” 字音 (今两广称泉水为汶水),故 “徐闻” 意为泉水村。三国吴为朱崖郡治。南齐改为齐康县。唐贞观二年 (628) 改隋康县为徐闻县,属雷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南宋乾道七年 (1171) 复置,仍属雷州。元属雷州路,至元二十八年 (1291) 迁今徐闻县。明属雷州府,天顺六年 (1462) 移治今徐闻县东南海安镇,弘治十四年(1501) 又移治今徐闻县。民国初属广东高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


在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南端。属湛江市。面积1393.9平方千米。人口68万。辖13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徐城镇。徐闻之名来自古僮人的集居地,为壮语地名,徐意为“村”,闻即“汶”字音(今两广的广大地方称泉水为汶水),故徐闻意为“泉水村”。西汉置徐闻县,属合浦郡(县治今讨网村)。南朝齐改齐康县,为齐康郡治。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隋康县,属合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属合浦郡。唐贞观二年(628年)改隋康县为徐闻县,迁治麻鞋村,属东合州,后州名改雷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县废,置时邑乡,属海康县。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复徐闻县。元属雷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县治今址。明天顺六年(1462年)治迁海安,弘治十四年(1501年)复迁今址。明、清属雷州府。1914年属高雷道。1920年属广东省。1949年属南路专区,1950年属高雷专区,1952年属粤西行政区,1956年属湛江专区。1959年撤销,与海康县南渡河以南改置雷南县。1960年复徐闻县。1970年属湛江地区,1983年属湛江市。三面环海,为玄武岩台地。北部石板岭海拔245米,为全县最高点。河流短小。属北热带湿润气候。有种植热带作物为主的国营农林场(所)8个,产橡胶、胡椒、剑麻。农产甘蔗、菠萝、良姜。沿海有珍珠养殖场、盐场和渔港。工业以制糖、制盐、食品及农机修造为主。海安港是大陆沟通海南岛重要转运港。207国道通此。名胜古迹有登云塔、贵生书院、响水潭、鲤鱼潭瀑布。


猜你喜欢

  • 凤喈桥

    即今浙江嘉兴市东南三十二里凤桥镇。清咸丰八年(1858)由庞家桥改名。简称凤桥。民国时置镇。

  • 楚昭王墓

    又称昭丘。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南七十里河溶镇境。昭王系楚平王之子,公元前515年即位。公元前489年卒。《水经·沮水注》: “沮水又南径楚昭王墓,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登楼云,‘西接昭丘’ 是也”。《文选

  • 泾滩砦

    北宋大中祥符六年 (1013) 置,属淯井监。在今四川长宁县东南相岭乡一带。《宋史·蛮夷传》: 大中祥符间讨晏州多刚县斗望,“两路兵会于泾滩置砦,遣康训部壕砦卒修泾滩路,以渡大军”。

  • 寺庄镇

    即今山西高平县北寺庄镇。《清一统志·泽州府》:寺庄镇“在高平县北二十里……有堡”。在山西省高平市北部。面积132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寺庄,人口 3560。因村东有清凉寺得名。1949年

  • 天长观

    即白云观。在今北京市广安门外。创建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初名天长观。赵万里辑校《元一统志》卷1引《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碑》:“天长观,开元圣文神武至道皇帝斋心敬造,以兴玄元大圣祖。”金泰和三年(1

  • 赤淳县

    1935年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淳化、栒邑二县析置,治正嘴村(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十里原乡境内)。取“赤化淳化”之义。同年10月撤销,改置淳耀、赤水二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5年2月由陕西省淳化县北

  • 升平镇

    ①北宋熙宁元年(1068)废升平县为镇, 属宜君县。在今陕西宜君县西北三十五里。②即今黑龙江省安达市南升平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黑龙江肇州县:“县属升平镇,距老城基七十里。铁路线安达驿六十里。

  • 宁讷铁路

    从黑龙江宁年(今富裕县)至讷河(今讷河市)。1930年建成宁年至拉哈段。1933年修至讷河。是齐(齐齐哈尔)墨(墨尔根,今嫩江)铁路的一段。

  • 夏口

    ①即南口。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南口镇。《北齐书·文宣纪》: 天保六年 (555),“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即此。②又称沔口。为夏水 (汉水) 入长江之口。三国吴

  • 连山驿

    明改奉川驿置,故址在今浙江奉化市驻地大桥镇。《方舆纪要》卷92奉化县:连山驿“在县东五里。唐置剡源驿,在大溪东。元改奉川驿。明朝洪武十二年改今名,嘉靖十二年徙县学东”。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