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场
五代晋天福八年(943)置,即今广西临桂县西北五通镇。
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年)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
五代晋天福八年(943)置,即今广西临桂县西北五通镇。
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年)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
1914年由北路道改置,属福建省。治南平县 (今福建南平市)。辖境约当今福建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南平以西,建宁、泰宁、将乐、沙县、三明、永安、尤溪以北地区。1928年废。1914年6月由北路道改名
即今左权县东拐儿镇。《清一统志· 辽州》 “长城镇” 条下: 拐儿镇 “在州东北”。在山西省左权县东北部。面积231.8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拐儿,人口940。因其位于三条沟谷交叉的拐弯
在今河南林州市东南临淇镇。东魏曾置临淇县。民国初设县佐驻此。在河南省林州市南部、淇河北岸。面积185平方千米。人口8.8万。镇人民政府驻临淇,人口8390。东魏为临淇县治,因濒临淇水得名。后废县,仍名
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北唐行镇。清光绪 《嘉定县志》 卷 1: 唐家行在 “县治东北十八里”。
清雍正七年 (1728) 置,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西南奔达。后废。
汉武帝置十三刺史部,其中十一部沿用《尚书·禹贡》、《周礼·职方》 中的州名,习惯上称为十三州。成帝绥和元年(前8)罢部刺史,改置州牧,州遂成为正式名称。其后州牧又改为刺史。东汉晚期以后,刺史的辖境即不
①明置,属宁远卫。即今辽宁兴城市西南六十里东关站。《明史·地理志》 宁远卫:“西有小沙河中右千户所,辖东关驿至曹庄驿。”清改东光站。②即今浙江上虞县西东关镇。旧名东城驿,明改东关驿。1912年改东关镇
亦作中庐侯国。东汉改中庐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三国魏复为中庐县。
即林奔城。明代西藏地名。其地即今西藏仁布县西北仁布。元末,大司徒伯木古鲁 (帕主)万户长在乌思藏置十 三个宗,领司奔为十三宗之 一。
又作庱亭。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五十里,与丹阳市接界处。《三国志·吴书· 吴主传》: 建安二十三年 (218),“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晋书·苏峻传》: 东晋咸和三年 (328) 苏峻作乱,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