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延州

延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东夏州置,治所在徧城郡广武县(今陕西延安市东北甘谷驿镇附近)。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市、延川县和延长县大部地。隋大业三年(607)改为延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复改为延州,治所在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东,延河东岸)。辖境扩大,相当今陕西延安、安塞、延长、延川、志丹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延安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延州。北宋庆历七年(1047)移治今延安市,元祐四年(1089)升为延安府。

②亦作迴州。唐置,为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巴平、六寨间。北宋废。元复置,属庆远南丹安抚司。明洪武初废。

③金贞祐三年(1215)升延津县置,属咸平府。治所在今辽宁铁岭市。辖境相当今铁岭市一带。元至元九年(1272)复降为延津县。


(1)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东夏州置,治广武县(今陕西延安市东北)。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延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延州,治肤施县(今延安市东北,宋移今延安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延安、安塞、延长、延川、志丹等市县地。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升延安府。(2)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西北巴平、六寨间。元改置为延州长官司。


猜你喜欢

  • 龙门所

    明宣德六年(1431)置,属龙门卫。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东三十里龙门所镇。《方舆纪要》卷18龙门所,“万历十八年,以北路地势隔远,添设下北路参将驻此,分管大边长一百六十里,二边九十一里”。

  • 大毛山关

    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明于此筑城戍守。清设把总。

  • 冉魏

    十六国时期汉族冉氏所建政权。公元350年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称帝,建立魏国, 史称冉魏。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有今河北、山西长城以南,山东、河南、湖北及安徽北部、陕西中部及东北部、甘肃东部之地。公元3

  • 布洲夹

    当今江苏通州市及海门市一带。《舆地纪胜》卷41通州:布洲夹“在静海县南四十里。潮势如箭激”。《方舆纪要》卷23通州:布洲夹在“州南四十里。有南布洲、东布洲,大海中沙涨为洲也”。

  • 鼓 (皷) 里

    在今山东莒县故城内。《战国策·齐策》: 淖齿 “杀闵王于皷里”。鲍彪注: “莒中里也。”

  • 大州堡

    北宋元丰四年(1081)置,属乐共城。在今四川纳溪县南永宁河西花果镇(大洲驿)。南宋属纳溪县。后废。

  • 土基镇

    清置,属洛川县。即今陕西洛川县东南土基镇。在陕西省洛川县南部。面积91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土基,人口2830。据传昔欲在此设县治,因土轻未选,故名土轻,后讹为今名。清雍正《陕西通志》称

  • 昭阳湖

    即山阳湖。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9徐州沛县: 昭阳湖 “县东北八里。即山阳湖。俗称刁阳湖。邹、滕二县之水俱汇于此,周二十九里有奇,下流与薛水合,自金沟口达泗。明永乐中,于湖口建石闸,东

  • 夹道双山

    在今广西柳州市北。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北有双山,夹道崭然, 曰背石山,有支川东流入于浔水。”《方舆纪要》卷109柳州府马平县:夹道双山在“府北十里。东山曰桃行,西山曰鹊儿”。

  • 博皮岭隘

    在今福建永定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8永定县: 博皮岭隘 “在县东北,路通漳州龙岩县,为戍守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