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庐江郡

庐江郡

①楚汉之际分秦九江郡置,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泾县、宣州以西和江西信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汉武帝后治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三十里城池乡)。辖境相当今安徽巢湖市、舒城、霍山县以南,长江以北,湖北英山、广济、黄梅和河南商城等县地。东汉末废。

②三国魏置,属扬州。治所在六安县(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辖境相当今安徽六安、舒城、霍山、庐江等市县及寿县部分地。吴所置庐江郡治所在皖县(今潜山县)。辖境相当今安徽西南部。西晋时将吴置庐江郡并入,辖境扩大至长江北岸。移治舒县(今舒城县)。南朝宋属南豫州,移治灊县(今霍山县东北)。南齐建元二年(480)移治舒县。梁移治庐江县(今庐江县),属湘州。隋开皇初废。

③西晋置,属扬州。治所在阳泉县(今安徽霍邱县西北八十里临水乡)。后废。

④隋大业初改庐州置,治所在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西,唐移治今合肥市)。唐武德三年(620)改为庐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庐江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为庐州。


(1)楚汉之际分秦九江郡置,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泾县、宣城市以西和江西省信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汉武帝后徙治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巢湖、舒城、霍山等市县以南,长江以北,湖北省英山、武穴、黄梅和河南省商城等县市地。其后治所、辖境一再迁改。隋开皇九年(589年)废。(2)隋大业初改庐州置,治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庐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庐江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庐州。


猜你喜欢

  • 北海县

    隋大业初改下密县置,属北海郡。治所即今山东潍坊市。唐属青州。宋为潍州治。明洪武元年(1368)省入潍州。古县名。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下密县置,治今山东省潍坊市。属北海郡。唐以后为潍州治,明洪武初废

  • 官帽山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北。《方舆纪要》 卷17延庆州: 官帽山在 “州北十八里。状如幞头,与怀来卫大海陀山东西相望。一名东崖山”。②在今四川雅安市西北与芦山县交界处。《清一统志 ·雅州府一》: 官帽山 “

  • 张九龄墓地

    在今广东韶关市西北二十里墩子头村。张九龄(670—740),韶州曲江县人。唐开元丞相。死后葬此。墓旁还有其妻卢氏、弟九皋和九章等人的墓冢。

  • 邓通城

    在今四川荥经县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47雅州:邓通城“在荣经县东三十里。文帝尝赐通严道铜山铸钱。又有饿死坑,亦通饿死之地也。李石诗曰:多少金钱满天下,不知更有邓通城”。

  • 冶塘山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东南。《寰宇记》卷112江夏县:冶唐山“在县东南二十六里。《旧记》云,先是晋、宋之时,依山置冶,故以为名”。古山名。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南。有铁矿,两晋时为南方著名冶铸中心。

  • 水井驿

    在今云南昌宁县西南湾甸傣族乡。《方舆纪要》卷118顺宁府:“《志》云,府境旧有顺宁观音、水井、牛街、锡铅、右甸、枯河六驿,皆土驿丞司之。”

  • 冯玉祥墓

    在今山东泰安市泰山西麓。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出身行伍,治军严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后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抗战胜利后,坚持和

  • 通川郡

    隋大业三年 (607) 改通州置,治所在通川县 (今四川达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达县、宣汉、开江、万源、城口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 改为通州,天宝元年 (742) 又改为通川郡,乾元元年

  • 罗卫

    即迦罗舍佛。在今泰国曼谷湾西北之叻丕一带。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有专条记述。

  • 釜丘

    即陶丘。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七里。《水经·济水注》: 济水 “又东径陶丘北。《地理志》 曰:《禹贡》 定陶西南有陶丘。陶丘亭在南,《墨子》 以为釜丘也”。并引 《竹书纪年》: “魏襄王十九年,薛侯来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