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魏郡
三国魏置,属雍州。治所在临渭县(今甘肃天水市东北,南临渭水)。辖境相当今甘肃静宁、通渭、庄浪、张家川、清水等县地及天水市东部。西晋泰始中改名略阳郡。
三国魏置,属雍州。治所在临渭县(今甘肃天水市东北,南临渭水)。辖境相当今甘肃静宁、通渭、庄浪、张家川、清水等县地及天水市东部。西晋泰始中改名略阳郡。
即王佺堡。在今宁夏永宁县西南旺全村。
唐贞观八年(634)升百丈镇置,属雅州。治所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北四十里百丈镇。《元和志》卷32百丈县:“今按镇城东有百丈穴,故以为名。”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入名山县, 元祐二年(1087)复置。《
明洪武间建,在今贵州福泉县。《方舆纪要》卷121平越府:“平越驿在府城内。”
一作胜金台。清乾隆年间置,即今新疆吐鲁番市东胜金乡。乾隆 《西域图志》 卷31辟展:森尼木台 “自连木齐台西至此七十里”。
①西晋太康三年 (282) 省建安典船校尉置,为晋安郡治。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南朝梁废。②隋开皇九年 (589) 以侯官县改名,为泉州治。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十二年 (592) 改名闽县。
元驿站。在今内蒙古海拉尔市伊敏河上游。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吉答 (今黑龙江省龙江附近) 正西第九站。
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海中担杆岛。明 《粤大记》 卷32广东沿海图作担竿洲。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13: 担竿山在 “(新安) 城东南二百五十里大海中,形似故名”。
唐置,属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平罗县境。后废。
西汉置,为常山郡治。治所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十五里故城。《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建武初,“光武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至右北平,连破之”。即此。魏、晋属赵国。北魏属赵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
在今云南富民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4富民县:灵芝山在“县西南二里。旧名赤升化山,元延祐中改今名”。《清一统志·云南府》谓“旧名赤城化山,常产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