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利县

平利县

①西汉置,属广平国。治所在今河北南部。东汉废。

②唐武德元年(618)置,属金州。治所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老县街东。八年(628)移治今平利县西北老县街。元废。明初复置,属兴安州。清嘉庆七年(1802)徙治白土关, 即今平利县,属兴安府。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南部,东邻湖北省,南接重庆市。属安康市。面积 2627 平方千米。人口22.9万。辖9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唐武德元年(618年)于今老县街南上廉城分金川县地始置平利县,属金州。八年迁治今老县街。因境内平利川得名。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降为镇,辖地入西城县。元祐二年(1087年)复置,属金州。元省。明洪武三年(1370年)于今石牛河口复置。初属大宁州,五年迁女娲山西之灌河口(今后湾附近)改属金州,万历十一年(1583年)属兴安州。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属兴安府。嘉庆七年(1802年)县治自灌河口移至白土关即今址。1914年属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9年属安康分区,1950年属安康专区。1969年属安康地区,2000年属安康市。地处大巴山地区。主要河流有坝河、黄洋河、岚河,均源于县境。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小麦、稻、薯类为主。林业土特产丰富,盛产生漆、茶叶、桑蚕、黑木耳、苎麻、棕片等,尤以牛王漆驰名;有党参、黄连、当归、杜仲、天麻等药材。工业有电机、水泥、造纸、制茶、化工等厂。汉白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长茅司

    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长茂司镇。《清史稿·地理志》 长乐县:“雍正十三年置县,以石梁、水浕、长茅三司及长阳、松滋、枝江、宜都与湖南石门等县边地益之。”

  • 加留

    即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明张燮《东西洋考》卷3“下港”条:“加留,下港属国也,半日程可到,风土尽相类云。”清谢清高《海录》作噶喇叭。公元16世纪初,其地为淡目国所占,改称雅加达。爪哇

  • 酉阳山

    ①即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二十里。《清一统志·辰州府》:小酉山“在沅陵县西北二十里。一名乌速山。亦名酉阳山”。②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73酉阳宣抚司:酉阳山在“司西北百八十

  • 妫水

    ①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南。源出历山,西流入黄河。《水经·河水注》:“历观,舜所耕处也,有舜井,妫、汭二水出焉。南曰妫水,北曰汭水,西径历山下。”②即今中亚阿姆河。隋称乌浒水,唐称缚刍河,宋称纪浑河,元

  • 瓜泾港

    在今江苏吴江市北九里。《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吴江县:瓜泾港“嘉靖三十二年,倭寇屯石湖,县令杨芷引兵逆战于瓜泾港,颇有斩获。《志》云,瓜泾港分太湖支流,东北出夹浦而会于吴淞江”。在今江苏省吴江市北。分

  • 石马潭

    在今湖南永州市北。《舆地纪胜》卷56永州:石马潭“在城北五十里湘水中,有石状如马”。《方舆纪要》作“府北十五里”。

  • 九寨

    即今辽宁盖州市西南九寨镇。民国徐曦《东三省记略》卷8南满铁路各线车站道里表:“九寨驿距许家屯驿四里七。”

  • 阗颜山

    亦作窴颜山。即今蒙古国哈努伊河与胡努伊河间之巴彦鲁集克山脉。《史记·匈奴列传》: 西汉元狩四年 (前119),卫青、霍去病分兵击匈奴,“北至阗颜山赵信城而还”。

  • 宜水

    ①在今江西宜黄县东南。《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宜黄水” 条: “宜水源出县东南军山,黄水源出县南黄土岭,皆北流至县东合流,名宜黄水。”②一名宜溪水。在今湖南常宁县境。《方舆纪要》卷80常宁县: “宜

  • 十九坨

    在今河北乐亭县南六十里渤海中,今名石臼砣岛。《方舆纪要》卷17乐亭县:十九坨“在月坨西,大数十顷,饶给与月坨相似。一名石臼坨,相传漕运时,店市民居也。《旧志》:滦人以平坡而蓄水者曰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