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乡县

平乡县

①西汉置,属广平国。治所在今河北平乡县(乞村)西南大老营。东汉属巨鹿郡。西晋后废。北魏景明二年(501)复置,移治巨鹿城(今平乡县西南平乡镇)。孝昌中属南赵郡。隋属襄国郡。唐属邢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废入巨鹿县,元祐初复置,属信德府。金复属邢州。元属顺德路,明属顺德府。民国初属直隶大名府。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5年迁今治乞村镇。

②西晋初置,属汉嘉郡。治所在今四川洪雅县西。《水经·青衣水注》:“青衣水径平乡,谓之平乡江。”后改为开刊县。

③南朝宋置,属新宁郡。当在今广东新兴县或高要市境。南朝梁以后废。

④北魏置,属南顿郡。治所在今河南项城市西。北齐废。

⑤唐开元七年(719)置,属义州。治所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八年(720)废入洪雅县。


(1)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项城市西北。属南顿郡。北齐废入南顿县。(2)今县名。在河北省南部。属邢台市。面积406平方千米。人口27.8万。辖3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丰州镇。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年)置巨鹿县、巨鹿郡于今平乡镇。西汉置平乡县,治今大老营,属广平国。北魏平乡县徙治今县西南平乡镇,与巨鹿县并属南赵郡。北齐废巨鹿县。隋平乡县属襄国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置起州于此,四年起州废,属邢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入巨鹿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属邢州。元属顺德路。明、清属顺德府。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5年县城迁今址,1949年属邢台专区,1958年属邯郸专区,同年并入巨鹿县。1961年并入广宗县。1962年复置,属邢台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3年划归邢台市。地处冀南平原区,地势平坦。有滏阳、小漳、老漳、留垒等河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为省粮食生产基地县。盛产辣椒。有机械、制药、塑料、毛纺等工业。邢临、邢清、任广、平巨公路纵横县境。古迹有北齐响铃碑。


猜你喜欢

  • 贡源溪

    即今安徽石台县东贡溪河,为秋浦河支流。《方舆纪要》卷27石埭县:“贡源溪在县西。《志》云:溪西流,经上、下二湾,出大河,注于秋浦,入大江。”

  • 笕桥镇

    即今浙江杭州市东北笕桥镇。清翟灏 《艮山杂志》 卷2: “茧桥一作笕桥,在城东北十里。” 光绪 《杭州府志》 卷81: “乡之男妇,皆治棉布,多出笕桥。”在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东北部。面积18平方千米。

  • 京临县

    元至正十七年 (1357) 朱元璋改晋陵县置,为长春府治。治所即今江苏常州市。寻省入永定县。

  • 关渡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北,北投区西面约八里,淡水河出台北盆地口东岸。附近之淡水河宽仅400米,两岸山崖夹峙,故名关渡。在早期文献中亦作干豆、江头、乾窦、甘答等。山麓有清康熙年间所建古庙,初称灵山庙,乾隆五

  • 黄崎山

    一名扬旗山。在今福建惠安县东。《方舆纪要》 卷99惠安县 “獭窟山” 条下: “ 《志》 云,黄崎山在县东南三十里,三面环海,卤气吹荡,不生草木。宋时产铁矿,置炉煮炼于此。今废。” 《清一统志·泉州府

  • 大埔县

    明嘉靖五年(1526)置,属潮州府。治所即今广东大埔县北茶阳镇。《清一统志·潮州府》:大埔县“治大埔村,因以为名”。民国《大埔县志》卷1:“盖俗呼有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旷高原仅宜果蓏蔬麻者曰埔。有俗音而

  •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

    在今广东广州市越华路小东营5号。1910年11月,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决定在广州起义,总指挥黄兴的秘密指挥部即设在此。1911年4月27日(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黄兴率敢死队百余人由此出发,一举攻入

  • 禹期山

    一名禹祈山。又名禹迹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山支脉。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禹期山在太湖中。旧说禹导吴江,以泄具区,会诸侯于此。”

  • 溪沟

    在今云南祥云县西三里。《方舆纪要》 卷117云南县: 溪沟 “源出宝泉山,东流入定边县界。夹溪十里多花卉,亦名万花溪”。

  • 丹丘

    ①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史记·赵世家》: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05)攻中山,“合军曲阳,攻取丹丘、华阳、鸱之塞”。阚骃《十三州志》载:上曲阳有丹丘城。《方舆纪要》卷14曲阳县“丹丘城”条称:“或曰,丹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