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常宁县

常宁县

①唐初改开阳县置,属马邑郡。治所在今山西神池县境。武德四年 (621) 属朔州,同年即废。

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新宁县置,属衡阳郡(后改衡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宁县西北三里。元至元十九年 (1282) 升为常宁州。明洪武三年 (1370) 复改常宁县,属衡州府。治所即今常宁县。民国初属湖南衡阳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③北宋天禧四年 (1020) 改句容县置,属江宁府。治所即今江苏句容县。寻复为句容县。


(1)古县名。唐初改开阳县置,治今山西省神池县境内,属朔州。武德四年(621年)废。(2)古旧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新宁县置,治今湖南省常宁市南三洞口。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为常宁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又降县。唐、宋属衡州,明、清属衡州府。1996年撤销,改设常宁市。


猜你喜欢

  • 天台岭

    在今陕西宁强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56宁羌州:天台岭“其山高而顶平,因名。岭下有铁锁桥”。

  • 哈密力

    即今新疆哈密市。《元史· 巴尔术阿而忒的斤传》: 至元间,火赤哈儿的斤亦都护 “还镇火州,屯于州南哈密力之地”。即此。又称合迷里、渴密里、感木鲁、感鲁木、哈梅里、可梅里。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明

  • 涪水关

    唐置,属江油县。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东。《新唐书·地理志》 江油县: “有涪水关。”《方舆胜览》 卷70龙州: “十二关” 中涪水关 “距城一里”。

  • 永昌城

    ①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唐杜佑《通典》卷177河南府永宁县:“后周置黄栌、同轨、永昌三城以备齐。”②又称拓俞城。唐南诏置,为永昌节度驻地。即今云南保山市。宋大理为永昌府治。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周为防北齐

  • 周墩特种区

    1935年由宁德县析置,属福建省。治所在周墩 (今福建周宁县治狮城镇)。1945年改置周宁县。

  • 洙水

    据 《水经注》,源出今山东新泰东北,西流至泰安东南,折西南至泗水县北与泗水合流,西至曲阜城东北又与泗水分流,西经兖州至济宁合洸水,折南注入泗水。后水道有变迁,上源在泰安东南改道西流与柴汶会合北入汶水,

  • 惠济河

    清乾隆六年 (1741) 赐名。上游兼有睢水故道,下游为涡水河道。自今河南中牟县北,由贾鲁河分支东南流,经开封市、杞县至睢县纳睢河,东南至鹿邑县纳涡河,又东南经安徽亳州市及涡阳、蒙城等县,至怀远县东入

  • 沙河驿

    ①即今四川高县东北沙河镇。《清一统志·叙州府二》:沙河驿“在庆符县东七十里。由叙入永,通滇黔大道”。②明置,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沙河驿“有民堡……有公馆,为往来孔道”。

  • 莳竹县

    北宋元丰四年 (1081) 置,属邵州。治所在今湖南绥宁县西南莳竹村。崇宁四年 (1105)废。古县名。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置,治今湖南省绥宁县西南。属邵州。崇宁四年(1105年)废。

  • 拓州

    西魏改宜州置,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寰宇记》 卷147峡州: “后魏改宜州为拓州,盖取开拓之义。” 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远安等市县地。北周改为峡州。西魏改宜州置,治夷陵县(今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