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安县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为川滇边务大臣驻地。治所在今四川巴塘县。次年升为巴安府。1913年复改巴安县,属边东道。次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1年改为巴塘县。1955年属四川省。
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于巴塘土司地置。翌年升巴安府,1913年裁府改县,治巴塘(今四川巴塘县驻地夏邛镇)。1951年撤销,更名巴塘县。原属川边特别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撤销,划归四川省。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为川滇边务大臣驻地。治所在今四川巴塘县。次年升为巴安府。1913年复改巴安县,属边东道。次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1年改为巴塘县。1955年属四川省。
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于巴塘土司地置。翌年升巴安府,1913年裁府改县,治巴塘(今四川巴塘县驻地夏邛镇)。1951年撤销,更名巴塘县。原属川边特别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撤销,划归四川省。
即今江苏如皋市西南张黄港,出港口即为大江。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如皋县西南有“张黄港”。集镇名。在江苏省如皋市南部、焦港东岸。属石庄镇。人口400。因昔为港口得名。曾为江北生猪和农副产品外运重要货运
即今湖北孝感市东南四十八里闵集乡。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孝感县东南有闵家集。
又作八柏桥镇。即今江苏六合县东北三十里八百镇。明嘉靖《六合县志》卷1:“八百桥市在治东北三十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六合县:“八百桥在东北三十里,跨滁河支流为市。”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北部、八百
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上夹河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兴京图:西北有上夹河。民国《兴京县志》卷1:上夹河“距城一百里”。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部。面积267.4平方千米。人口1.8万。
在今西藏普兰县东北,玛旁雍错南岸。即 《西域同文志》 卷18所载之垂果沙尔果。藏语意为洗罪门寺。国内外香客每年至此朝拜洗罪者甚多。
即今西藏错那县。《清一统志·西藏》卫地诸城: 满撮纳城 “在喇萨东南四百四十里”。藏语满为门隅,撮纳为湖边、湖鼻。后称错那宗。1960年改设错那县。满撮纳又作错拉、扪磋纳。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置,在今广东遂溪县西北三十五里桐油村。明初改建于遂溪县城内。
或即空亭部。宋大理置,为教合三部之一,属最宁府。在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四里新现。元代属临安等处宣慰司。明代属教化三部长官司。清代属开化府。
清置,属蓟州。即今天津市蓟县西三十里邦钧镇。
明置,属广西都司。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南,龙江注入柳江南岸。后设南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