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巫山县

巫山县

隋开皇三年(583)改巫县置,属信州。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旧唐书·地理志》 巫山县:“隋加‘山’字, 以巫山硖为名。”大业初属巴东郡。唐属夔州。《新五代史·前蜀世家》:永平四年(914),“荆南高季昌侵蜀巫山”。即此。元属夔州路。民国初属四川川东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重庆市东北部、长江北岸,东南与湖北省为邻。面积 2958 平方千米。人口58.8万。因修三峡水库淹没土地49平方千米,迁移8.3万人。新城后靠西坪、大宁河南岸及长江南岸的南陵。近期规划城住人口7万,面积6平方千米。现辖11镇、37乡。县人民政府驻巫峡镇。巫山以巫山峡为名。《旧唐书·地理志》:“汉巫县,属南郡。隋加‘山’字,以巫山峡为名”。战国时楚设巫郡。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废巫郡置巫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以巫县为建平郡治。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析置泰昌县,北周改名大昌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巫县为巫山县,属信州,大业初属巴东郡。唐属夔州。元属夔州路。明属夔州府。清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并入巫山县。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东行署万县专区,1952年改属四川省万县专区。1968年属万县地区,1992年属万县市。1997年随万县市归属重庆市。1997年撤销万县市后,由万县移民开发区代管。2000年万县移民开发区撤销,直属重庆市。地处中低山区,大部属巫山。长江西自瞿塘峡入境,纳大宁河、马渡河、三溪河、抱龙河等。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薯类为主。所产棬子、油桐、生漆、药材、柑橘著名。工业有化工、建材、烟草、丝绸、酿酒、采煤、印刷、发电、造船等。交通除长江航运外,大宁河丰水期机动船可直航巫溪县城。有巫奉、巫建、巫巴、巫山—巫溪公路。名胜有长江三峡、大宁河小三峡等。


猜你喜欢

  • 万春

    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北。《周书·韦孝宽传》:建德四年(575),武帝志在平齐,孝宽上疏陈策:“三鵶以北,万春以南,广事屯田,预为贮积。”《方舆纪要》卷41河津县称:“时盖置镇于此, 自此南至河南鲁山县之三

  • 长水塘

    在今浙江嘉兴市南。《方舆纪要》卷91嘉兴府:长水塘在“府南六里。长五十余里。县旧名长水以此”。水源自海宁硖石诸山,东北流入嘉兴,至城南汇为鸳鸯湖。

  • 零山县

    北魏永安中置,属定戎郡。治所在今山西孝义市境。北齐废。古县名。北魏永安年间置,治今山西省孝义市西,属定戎郡。北齐时废。

  • 纳米镇

    金置,属兰州阿干县。在今甘肃兰州市东。

  • 阳都县

    ①西汉置,属城阳国。治所在今山东沂南县南四十里砖埠镇东二里孙家黄疃。东汉属琅邪国。东晋废。②三国吴宝鼎三年(268)分雩都县置,属庐陵南部都尉。治所在今江西宁都县南五十里白鹿营。西晋太康元年(280)

  • 新市镇

    ①唐武德五年 (622) 改新市县置,属九门县。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新城铺。《资治通鉴》: 唐元和五年 (810),“诸军讨王承宗者久无功,白居易上言,以为 ‘河北本不当用兵,今既出师,承璀未尝苦战,已

  • 枣祗河

    颍河支流。在今河南临颍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47临颍县: “曹魏初,枣祗募民屯田许下,引流以灌,得谷数百万斛。后人世以名河,或谓之枣村河。”

  • 汉武台

    即望海台。汉武帝时置,在今河北黄骅市东南。《水经·淇水注》:清河“枝津右出焉,东径汉武帝故台北。《魏土地记》曰:章武县东一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去六十里。基高六十丈,俗云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又

  • 胡鲁口

    在今吉林大安市西北洮儿河入嫩江口。《元史·世祖纪》: 至元二十六年 (1289) 二月丁卯,“合丹兵寇胡鲁口,开元路治中兀颜牙兀格战连日,破之”。即此。

  • 荀公谷

    即苟公谷。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水经·洛水注》: “洛水又东得荀公溪口,水出南山荀公涧,即庞季明所入荀公谷者也。其水历谷东北流注于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