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川沙镇

川沙镇

①原上海市川沙县治城厢镇。1993年撤销川沙县,改设浦东新区后,改为川沙镇。

②即小川沙镇。在今上海市宝山区西北,濒临长江。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宝山县西北有“川沙”。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南部。面积42.9平方千米。人口9.7万。镇人民政府驻川沙,人口3.4万。因川沙洼得名。明嘉靖时筑川沙堡,清嘉庆时为川沙厅治。1912年起为川沙县治。1936年为城厢镇,1949年分置为东镇、西镇。1951年又合置城厢镇,1958年废入城镇公社。1961年析出为县属镇,1993年改名川沙镇。1997年东城镇并入。1993年成立浦东新区之前,一直是川沙县人民政府所在地。2000年黄楼镇、六团镇撤销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中市街为商业闹市。有毛巾、纺织、针织、服装等厂。开辟有上海华厦文化旅游区和王桥工业区。上川路、川北公路、川周公路、迎宾大道经此。东南部尚存明嘉靖年间所筑城墙约百米。镇内有黄炎培故居、川沙公园。


猜你喜欢

  • 幕府山

    亦作莫府山,又名石灰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长江南岸。《舆地纪胜》 卷17建康府 “幕府山” 云: “晋琅邪王初过江,丞相王导建幕府于其上,因以为名。” 山有五峰相接。三国时已有 “莫府山”之名。《宋书

  • 浪溪河

    即今广西融安县东北浪溪河。融江支流。《舆地纪胜》 卷114融州: 浪溪 “在融县东北”。《清一统志·柳州府》: 浪溪江 “在融县东北六十里。一发源永宁州高望山; 一发源义宁县大罗山,西流至县界。又宝江

  • 晋昌里

    一作晋昌坊。为唐长安城内诸坊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大雁塔一带。《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 十月,朱泚居长安,姚令言 “乃遣数百骑迎 (朱) 泚于晋昌里第”。即此。又作晋昌坊。唐长安城诸坊之

  • 哈州站

    亦作哈里宾。元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黑龙江下游阿纽伊河口附近。明改为哈尔分站。

  • 广兴场

    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南广兴镇。清光绪《江津县志》卷2:广兴场“距城一百六十里”。

  • 丙妹铺

    即今贵州从江县驻地丙妹镇。清属永从县,有县丞驻此。民国初改为县佐。1941年于此置从江县。据1985年版《从江县地名志》说:“丙妹”是侗语古地名,因住在江岸的小坪地上,侗语叫“兵美”。“兵”意为坪,“

  • 武城镇

    金置,属白马县。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在山东省武城县中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02平方千米。人口10.6万。镇人民政府驻县城,人口6.7万。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历亭县治此。宋属河北东路恩州。明

  • 米川县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河州。治所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黄河南岸。《寰宇记》卷155廓州米川县:“因米川水为名。”永徽六年(655)移于河北,属廓州。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南。后入吐蕃。古县名。

  • 吕香县

    唐贞观元年(627)改平昌县置,属汾州。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南五十二里西坡镇附近。八年(634)属慈州。《元和志》卷12吕香县:“因旧吕香镇为名。”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废。古县名。唐贞观元年(62

  • 秦山

    ①一名大斤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土默特左旗等境之大青山。《资治通鉴》: 隋开皇十九年 (599),高颎等伐突厥都蓝,“突厥败走,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余里而还”。②在今江西瑞昌市南。《清一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