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嵯峨山

嵯峨山

①又名嵯峨寨。在今安徽太湖县东南。《寰宇记》 卷125太湖县: “嵯峨山在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安庆府一》: 嵯峨山 “在太湖县南……《县志》: 在县南四十里。嶙峋多石”。

②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南二十里。《明一统志》 卷87元江军民府: 嵯峨山 “中峰嵯峨,状如卓旗,飞舞翔动”。

③一名雕山。在今陕西绥德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7绥德州: 嵯峨山 “在州城西南。其山层累迭出,状如鹘雕”。

④即嶻嶭山。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与三原、淳化二县交界处之嵯峨山。《汉书· 司马相如传》 注:“嶻嶭山即今所谓嵯峨山也。” 《清一统志·西安府一》 引 《泾阳县志》: “嵯峨在县北四十里,东抵青谷,西抵冶谷,亘二十里。上有三峰。” 苻秦尝置三原护军于此。唐德宗崇陵在其南麓。


(1)在陕西省中部,处三原、泾阳、淳化三县交界处。呈东西走向,为渭河平原北侧北山组成部分。以山势高峻得名。最高峰海拔1422米。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好。坡形陡峭,多深谷。石灰石量大、质好,已开采利用。南麓有唐德宗李适崇陵。(2)即“嵖岈山”。


猜你喜欢

  • 庱亭

    即庱亭垒。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五十里,与丹阳市接界处。《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 (218),“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即此。东晋咸和三年 (328) 苏峻之乱,郗鉴于此筑堡,以

  • 宴嘉池

    在今四川井研县北。《舆地纪胜》 卷150隆州: 宴嘉池 “在井研县北一百六十步。池分为两支,郡人多游宴于上”。《方舆纪要》 卷67井研县: 宴嘉池 “在县北五里。井镬诸山之水汇流于此。分为二支,萦带县

  • 奉贤县

    清雍正二年 (1724) 析华亭县置,属松江府。治所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奉城镇。因县东南有奉贤泾而得名。1913年移治今奉贤县 (南桥镇)。民国初属江苏沪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58年划归上海市

  • 中山府

    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定州置,治所在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市及唐县、新乐、顺平、望都、曲阳、无极等市县地。金天会中降为定州,寻复为中山府。元属真定路。明洪武初复为定州。北宋政和

  • 青眉山

    在今陕西延川县西北六十里。《寰宇记》卷36延川县: 青眉山,“耆老云,后魏有吐蕃青眉家族居此”。

  • 博南山

    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花桥以西,澜沧江东岸。从汉至清皆称博南山。《续汉书 · 西南夷传》: 永平十二年 (69),于哀牢地置永昌郡,“始通博南,度仓水,行者苦之”。《华阳国志· 南中志》: “孝武时,通博

  • 丰乐河

    ①亦名三汊河。源出安徽六安市南椿树岗,东流经肥西县南,在三汊镇与杭埠河汇合后入巢湖。清嘉庆《合肥县志》卷4:三河“一源出六安州太行山,至双沟入县境……又东二十里为丰乐河,又东二十里会南北诸水,至三汊镇

  • 十八盘口

    在今河北赞皇县西。《方舆纪要》卷14赞皇县:十八盘口“在县西十八盘岭下”。

  • 陵云 (雲) 栅

    一作凌云栅。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一年 (816) 九月,“李光颜、乌重胤奏拔吴元济陵云栅”。

  • 鄫州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兰陵县(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 复置,治所在丞县 (今山东枣庄市南旧峄县)。贞观元年 (627) 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