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峨山
即今甘肃礼县西南一百里,与宕昌县接界之岷峨山。《明史·地理志》 礼县: “西南有岷峨山,岷江出焉。” 《清一统志 ·秦州一》: 岷峨山 “高耸如岷峨,因名”。
即今甘肃礼县西南一百里,与宕昌县接界之岷峨山。《明史·地理志》 礼县: “西南有岷峨山,岷江出焉。” 《清一统志 ·秦州一》: 岷峨山 “高耸如岷峨,因名”。
1664年郑成功子郑经升天兴县置,属东宁省。治所在新港(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化镇)。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废。清康熙三年(1664年)台湾郑经升天兴县为州。治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佳里镇。辖台湾北路地区
初名洪宁。清属莒州。即今山东五莲县治洪凝镇。滨洪凝河。后以避道光帝旻宁讳,改为洪凝。
在今河北蔚县北。《方舆纪要》 卷44蔚州: 洗利机台 “嘉靖二十三年,敌突犯至此,为烽堠之所”。
唐长安四年 (704) 置,属合州。治所在奴山列宿坝 (在今四川潼南县东南)。 《元和志》 卷33铜梁县: “取小铜梁山为名。” 开元三年 (715) 移就涪江南岸 (
1930年改麻哈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麻江县。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1221平方千米。人口20.8万。辖4镇、5乡(含3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杏山镇。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城县置,属伊州。治所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古城村。大业初属河南郡。唐属洛州。北宋熙宁三年(1070)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城县置,治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以伊阙山
一作阳鲁山。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北十里。后金天命九年 (1624) 于此建东京陵。清顺治八年(1651) 封此山为积庆山。
在今广东花都市东北花城东北三里。山石天然结构成菊花形,故名。清宣统 《广东舆地全图》花县图: 花城东北有菊花山。
一作百家坪。即今湖南宁远县北五十六里柏家坪镇。镇西有舂陵故城遗址。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宁远县图: 县北有柏家坪市。
一名郫。春秋晋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八十九里邵原镇。《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齐伐晋,“戍郫邵”。即此。古邑名。又作郫、邵亭。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