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山阳县

山阳县

①西汉置,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十里墙南村北侧。《后汉书·献帝纪》:建安二十五年(220),“奉帝为山阳公”。即此。北魏属汲郡。北齐废。

②东晋义熙九年(413)置,为山阳郡治。治所即今江苏淮安市。隋为楚州治。大业初属江都郡。唐为楚州治。南宋绍定元年(1228)改名淮安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复名山阳县, 为淮安路治。明初改为淮安府治。1914年又改名淮安县。

③金兴定四年(1220)置,属辉州。治所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蒙古至元三年(1266)废。

④明成化十二年(1476)置,属商州。治所即今陕西山阳县。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南省焦作市东南。以在太行山之南(阳)得名。属河内郡。北魏孝昌中曾为山阳郡治。北齐废入修武县。曹丕即帝位,以汉献帝为山阳公,即此。(2)金兴定四年(1220年)置,治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2)古旧县名。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置。“以境内有地名山阳,因名”(《太平寰宇记》)。治今江苏省淮安市。为山阳郡治。隋至宋为楚州治,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改为淮安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为山阳县,为淮安路治。明、清为淮安府治。1914年因与陕西省山阳县重名,改名淮安县。(3)今县名。在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南与湖北省接壤。属商洛市。面积3514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15镇、1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西晋泰始三年(267年)于丰阳川(今城关镇)置丰阳县,属上洛郡,寻废。北魏太安二年(456年)于丰阳川复设丰阳县。皇兴四年(470年)于丰阳县设东上洛郡,永平四年(511年)改为上庸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上庸郡,属商州。金贞元元年(1153年)降县为镇,辖地入上洛县。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十二月于今址置山阳县,属商州。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50年属商雒专区,1964年改商洛专区。1969年属商洛地区,2001年属商洛市。地处秦岭山地区,金钱河、县河、银花河等流经,均为长江水系。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小麦为主,特产魔芋、九眼莲菜。矿产有铅、锌、铁、锰、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工业有农机修配、化工、氮肥、水泥、造纸、制药、面粉、酿酒等。商沙、山漫公路经此。古迹有唐丰阳塔、白龙洞、天竺山古刹、观音寺、骡帮会馆等。


猜你喜欢

  • 宠托和一

    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叶尔羌河二源会合处北岸。宣统 《新疆图志》 卷9:宠托和一 “周围十余里,草木蕃茂”。

  • 沙平寨

    亦作沙坪寨。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宋史·孝宗纪二》:南宋乾道六年(1170),“雅州沙平蛮寇边,焚碉门砦。四川制置使晁公武调兵讨之,失利”。《方舆纪要》73黎州守御千户所:砂坪砦“在所东

  • 孛罗埚

    亦名孛罗铺。明置,属盖州卫。即今辽宁大石桥市博洛镇。明《辽东志》卷1《盖州卫图》:卫东北有孛罗埚山墩。

  • 大航

    即朱雀航。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上。又作大桁。即朱雀航。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内。跨秦淮河上。秦淮河上二十四航中,此为最大,故称。为建康城南面门户。

  • 扎萨克图汗部

    清外蒙古左喀尔喀四部之一,称喀尔喀西路,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明末,喀尔喀蒙古右翼长素巴弟始称扎萨克图汗,子、孙相继袭号。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部被噶尔丹击溃,素巴弟曾孙策旺扎布率众投附清

  • 小黄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战国策·秦策》:黄歇说秦昭王曰,“以临仁、平兵(丘)、小黄、济阳婴城,而魏兵服矣”。西汉置小黄县。古邑名。又作黄。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北。《战国策·秦策》:黄歇

  • 凌云 (雲) 口水

    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南。《清一统志·大同府》: 凌云口水 “在浑源州西南三十里。北流入浑河”。

  • 南慈州

    唐武德六年 (623) 改慈州置,治所交趾县(今越南河内市西北)。贞观元年(627)废。

  • 卢山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雅州置,治所在严道县(今四川雅安市西)。辖境相当今四川雅安、名山、荥经、天全、卢山、宝兴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复改为雅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雅州置,治严道县(今四川雅

  • 珠敦河

    即今内蒙古牙克石市东南扎敦河,为海拉尔河支流。《清一统志·黑龙江》 “济尔玛台河”条: “又珠敦河,在呼伦布雨尔东一百三十里……源俱出兴安岭,入开拉哩河。” 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4 《地理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