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县
南朝梁改小汉县置,为东遂宁郡治。治所即今四川遂宁市。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方义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以避讳复改为小溪县,为遂州治。政和五年(1115)为遂宁府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为遂宁州治。明初废入遂宁州。
古县名。南朝梁改小汉县置,治今四川省遂宁市。为东遂宁郡治。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为方义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太宗光义名讳复改方义县为小溪县。为遂州治。北宋末为遂宁府治。元为遂宁州治。元末明玉珍废入遂宁州。
南朝梁改小汉县置,为东遂宁郡治。治所即今四川遂宁市。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方义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以避讳复改为小溪县,为遂州治。政和五年(1115)为遂宁府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为遂宁州治。明初废入遂宁州。
古县名。南朝梁改小汉县置,治今四川省遂宁市。为东遂宁郡治。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为方义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太宗光义名讳复改方义县为小溪县。为遂州治。北宋末为遂宁府治。元为遂宁州治。元末明玉珍废入遂宁州。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108兴业县: 黄岭在 “县东南十里。重峦迥合,下多居民”。古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南。为萧山、富阳界岭。唐中和三年(883年),刘议宏分兵屯黄岭、岩下、贞
战国秦置,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史记·天官书》 载:“轸为车,主风。其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方舆胜览》卷23:长沙“郡以长沙星得名”。辖境相当今湖南东部、南部和广西全州、广东连县、阳山等地
在今上海市青浦县西二十五里,东距朱家角镇约六里。《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淀山 “旧在薛淀湖中。山形四出如鳌,上建浮图,下有龙洞,俗传与太湖通。旁有小山,初为小洲,后渐高大,并湖而北,中为一澳
又作乌第河、乌达河。源出外兴安岭,东流入鄂霍茨克海。明永乐五年(1407)于此置兀的河卫。古水名。又称乌第河、乌达河,皆同音异译。源出外兴安岭,东流入鄂霍次克海。明于此置兀的河卫。清康熙二十八年(16
又名上河峡、青山峡、峡石山、大石山、青铜峡。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南。《明一统志》 卷37宁夏卫: 峡口山“在卫城西南一百四十里。两山相夹,黄河经其中。一名青铜峡。上有古塔一百八座”。
北宋崇宗三年 (1104) 置,属湟州。在今青海乐都县北。后废。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旧属天河县,明置土巡司于此。
即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娘子关。《魏书·地形志》:乐平郡石艾县有“苇泽关”。唐乾元初于此置承天军。向为山西通往河北的要冲。即今山西省平定县城东北娘子关。《魏书·地形志》:并州乐平郡石艾县有苇泽关,即此。参见
在今福建福清市南。《舆地纪胜》卷128福州《景物下》:玉融山“在福清县,今灵宝观。元(原)自石竹山,林真君骑虎上升之地,移于今所”。《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福清县:玉融山“在县治南五里,以山石融润而名
即今四川南部县西北皂角乡。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德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