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小孤山

小孤山

①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南小孤山镇。清杨宾《柳边纪略》卷2:“黑而苏站三十里至小孤山,四十里至大孤山。”

②又名孤山、海门山。俗称髻山、小姑山。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南长江边,与长江南岸彭浪矶相对。苏轼有“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的诗句。《寰宇记》卷111江州彭泽县:小孤山“孤峰耸峻,半入大江”。《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小姑山“在宿松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江北岸,与江州彭泽接界。山西有小姑庙。又江州有澎浪矶,语讹为彭郎矾,遂有小姑嫁彭郎语”。《方舆纪要》卷26宿松县:小孤山“元天历中,立铁柱于山上,长三丈有奇, 曰海门第一关。……成化二十年,江水忽分流于山北,流日益广, 自是屹立中流”。《明史·傅友德传》:元末,“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帅所部降”。即此。

③一名旗山。在今贵州都匀市西。《方舆纪要》卷121都匀府:“小孤山在府西二里。”


在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屹立在长江中。《读史方舆纪要》:小孤山“县北十里。……旧时半入大江,今屹立江中”。为区别于鄱阳湖中的大孤山而得名。俗称小姑山。又因远望形如妇女发髻,亦称髻山。海拔63米。由石灰岩构成。江流至此回旋湍急,形似斗大漩涡直入江底,宛如其下有通海之门。元天历中,曾立铁柱于山,曰“海门第一关”。山上有君秀寺(始建于唐,又称小姑庙)、梳妆亭、御诗碑等名胜古迹。为旅游地。


猜你喜欢

  • 渠沙国

    即莎车国。南北朝时西域国名。都城在莎车城 (今新疆莎车县)。《北史·西域传》: 渠沙国“居故莎车城,在子合西北,去代一万二千九百八十里”。

  • 半线

    即今台湾省彰化县。原称半线社,为高山族聚居地。清高拱乾《台湾府志》卷2有半线庄之名。康熙末已成半线街。雍正元年(1723)于此设彰化县。即今台湾省彰化县驻地。清康熙五年(1666年),台湾郑经将刘国轩

  • 太子泉

    即马跑泉。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方舆纪要》卷111思明府:太子泉“在府治(今明江镇)西。《志》云:元镇南王讨占城, 师还思明,士卒饮明江水而病,祷于神, 马跑泉涌,味甘美,汲之不渴,因甃为井,亦名

  • 叶堂关

    亦作叶堂堡。今四川平武县西北叶塘乡。《明史·四川土司传》:宣德三年(1428),“陈怀等率诸军败贼于忔答坝、叶棠关,夺永镇等桥”。

  • 大林镇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北大林镇。旧名大莆林,又作大埔林。日本占领期间设大林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大林镇。(1)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东部、西辽河南岸。面积266.7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

  • 扶欢砦

    北宋熙宁七年(1074)改扶欢县置,属南川县。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扶欢镇。后改为扶欢市。《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扶欢市“本唐溱州属县,夷贼王衮据为巢穴。熙宁四年三贼平,置为砦,后移寨官于归正,今止为

  • 西路左翼中旗

    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左翼中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加尔嘎郎南。

  • 王兰镇

    即今河北丰南市西南三十里王兰庄镇。清《畿辅舆地全图》丰润县:王兰庄镇在“县南六十里”。

  • 绛帐台

    (臺)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旧江陵县城内西南隅)。《后汉书·马融传》: 桓帝时,融为南郡太守,“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方舆胜览》

  • 南湖嘴镇

    即今江西九江市东南湖嘴。《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 南湖嘴镇在 “府东四十里,临彭蠡湖口。旁有港曰将军套。明初师扼陈友谅,作浮梁于此以渡兵,且树柳以遏奔冲。洪武初,置巡司于此。嘉靖四十一年,以江湖多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