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将乐县

将乐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 (260) 置,属建安郡。治所即今福建将乐县。明弘治 《将乐县志》 卷1:“传东越王时将乐西乡有乐野宫,又以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故曰将乐。” 隋开皇九年 (589) 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抚州。七年废。垂拱四年(688) 复置,属建州。元和三年 (808) 又废。五年又置。五代闽天德元年 (后晋天福八年,943) 王延政升为镛州。南唐保大四年 (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复降为将乐县。宋属南剑州。元属延平路。明、清属延平府。1913年属福建北路道。1914年属建安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县南古高平苑,相传为东越王无诸校猎之所。唐时地产银、铁。宋置有银场于此。


在福建省西北部、富屯溪支流金溪下游。属三明市。面积2246平方千米。人口16.7万。辖6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古镛镇。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析建安县校乡置县,相传东越已有将乐之名,曾筑苑于此。属建安郡。明嘉靖《延平府志》:“县治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故名。”隋开皇九年(589年)省入邵武县。唐武德五年(622年)析邵武县复置,属抚州;七年又废入邵武县。垂拱四年(688年)复置。元和三年(808年)废入邵武、建安二县,五年复置。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年)王闽升为镛州;南唐保大四年(946年)降为将乐县,属建州。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属南剑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年)属延平路。明清属延平府。1913年属北路道(1914年改建安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49年属第二专区,1950年属南平专区。1970年改属三明专区(1971年改称三明地区)。1983年属三明市。地处武夷山中段,金溪横贯东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农产有稻、大豆、甘蔗等。森林覆盖率68%,以松、杉、竹、杂木为主,有陇西山自然保护区,有针萼木、香榧、南方铁砂、华南虎、猕猴、岩羊等珍稀动植物。特产仙人堂茶、海棠砚,尤以“白莲毛边纸”著名。矿产有煤、铁、铜、钨、锡、石灰石、大理石。工业有森工、煤炭、建材、机械、食品、化学、造纸等。有范厝、新路水电站和小五水库。新集、洋万、下甘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玉华洞、宋理学家杨时故里。


猜你喜欢

  • 深市井

    一名瀑布井。在今四川西昌市南。《方舆纪要》 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 深市井 “在司南三十里。自山顶流下,如白练然”。

  • 深溪

    ①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91孝丰县: “深溪在县 (治今安城镇) 西南四十里。於潜山之水流出此,合苕溪。”②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91德清县: 深溪“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杭州

  • 蒲津桥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 (前257) 初作 “河桥” 于蒲津 (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南、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 (桥)。《新唐书·地理志》 河中府蒲州河西县:开元十二年

  • 万荣东岳庙

    在今山西万荣县(解店)东南隅。创建于唐贞观年间。元代重建。明、清多次重修。有飞云楼、午门、南天殿、享亭、东岳殿、寝宫等六座建筑。主体建筑飞云楼为清乾隆十一年(1746)重建,位居山门内。形体壮丽,结构

  • 十石垆渠

    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龙门县:“东南二十三里有十石垆渠,(贞观)二十三年县令长孙恕凿,溉田良沃,亩收十石。”

  • 广平县

    ①西汉置,为广平国治。治所在今河北鸡泽县东南二十里旧城营。东汉属钜鹿郡。西晋后废。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复置,属广平郡,北齐废。隋开皇初复置,后改为鸡泽县。②东晋于朝阳县侨置,属广平郡。治所在今河南

  • 积烟山

    在今江西余江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安仁县: 积烟山 “在县 (治今锦江镇) 西南八十里。宋末邑人陈羍与蒙古兵战于此,兵败死之”。古山名。在今江西省安仁县西南。南宋末,邑人陈羍与蒙古兵战于积

  • 金沙洲

    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方舆纪要》 卷77岳州府巴陵县 “曹公洲” 条下: 金沙洲“一名龙堆。延袤数里。亦名金沙堆”。

  • 瑗城

    在今山东阳信县东一里。《寰宇记》 卷64阳信县: “瑗城,汉县。故城在今县东北五里 (按,宋大中祥符八年以前,阳信县治在今县南七里),一名运城。” 《清一统志·武定府》 谓即 “云城” 之讹。

  • 卢灵关

    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北一百十五里。《清一统志·商州》:卢灵关“路通河南卢氏、灵宝二县。关之西有黄龛,旧传沙中有金;关之东有石室宏敞,名五仙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