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寿宁县

寿宁县

明景泰六年(1455)析政和、福安二县部分地置,属建宁府。治所在杨梅村(今福建寿宁县治鳌阳镇)。冯梦龙《寿宁待志》:相传“浙之景宁、泰顺、庆元与闽之福宁(当为寿宁)四县并设于景泰七年,为‘景泰庆寿’四字”。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属福宁府。1913年属福建东路道。1914年属闽海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


在福建省东北部、洞宫山南麓,邻接浙江省。属宁德市。面积 1425 平方千米。人口25.4万。辖4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鳌阳镇。明景泰六年(1455年)析福安县西北地和政和县东北地置寿宁县,时当郑怀茂为首矿民起义遭镇压,故取寓意“福寿安宁”而名。属建宁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属福宁府。1913年属东路道(1914年改称闽海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49年属第三专区(1950年改称福安专区,1971年改称宁德地区)。1999年属宁德市。地处闽东山地北部、洞宫山南段,斜滩溪、蟾溪、犀溪斜贯县境注入交溪。属中亚热带湿润地区。林产除木材外,有油茶、油桐等。农产以稻、甘薯、茶叶为主。特产中华猕猴桃、板栗。工业有食品、造纸、森工、机械等。枫湖公路经此。纪念地有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郑家坑、中共闽东特委福寿办事处成立地甲坑及寿宁县革命委员会驻地赤陵洋。古迹有三峰寺、银坑洞遗址。


猜你喜欢

  • 浮梁州

    元贞元元年 (1295) 升浮梁县置,属饶州路。治所即今江西浮梁县。明洪武初复降为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浮梁县置,治今江西省浮梁县。属饶州路。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景德镇市和浮梁县。明洪武初降为县。

  • 铜钱坝

    即今陕西勉县西铜钱坝乡。左涧右山,扼要路之要。北魏至北周为嶓冢县治。集镇名。在甘肃省康县城东南部、铜钱河南岸。铜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20。明正德五年(1510年)在此坝铸过铜钱,故名。盛产木耳、香

  • 龙渠集

    一名龙曲集。即今河南太康县北四十八里龙曲乡。明嘉靖《太康县志》卷1《集店》:“龙渠集,北五十里。”

  • 留运桥

    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南太白渠上。《资治通鉴》: 唐至德二载 (757),郭子仪 “使将兵赴凤翔。庚寅,李归仁以铁骑五千邀之于三原北,子仪使其将仆固怀恩……伏兵击之于白渠留运桥,杀伤略尽,归仁游水而逸”。在

  • 雅州府

    清雍正七年 (1729) 升雅州置,属四川省。治所在雅安县 (今四川雅安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色达、丹巴、卢山、名山、汉源以西,得荣、九龙以北,西藏江达、贡觉以东地区。光绪三十年(1904) 升打箭炉厅

  • 汉阳堰

    唐建。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南籍田镇东。《新唐书·地理志》 籍县:“东五里有汉阳堰,武德初引汉水溉田二百顷,后废。文明元年,令陈充复置,后又废。”在今四川省双流县籍田镇东。唐武德初引汉水溉田二百顷,后废。文

  • 通海湖

    杞麓湖的别称。在今云南通海县东北部。《元混一方舆胜览》: 通海湖 “秀山临其上”。《明一统志》 卷86临安府: 通海湖 “在通海县北三里。源自河西县,流注为湖,周八十里。相传昔水涝不通,有僧于县治东北

  • 辉德镇

    亦名耀德城。在今宁夏灵武县南石沟驿乡西,古为灵州戍守处。《资治通鉴》: 五代晋开运三年(946) 八月,“冯晖引兵过旱海,至辉德,糗粮已尽”。即此。

  • 同官县

    北周建德四年(575)改铜官县置,属宜君郡。治所即今陕西铜川市北城关乡。隋属京兆郡。唐属京兆府。五代梁改属同州。后唐属耀州。明属西安府。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6年改为铜川县。

  • 大蓝土禄池

    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清一统志·鄂尔多斯》:大蓝土禄池“在右翼中旗东北四十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