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池镇
北宋置,属永兴县。即今湖北阳新县东四十二里富池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湖北省阳新县东部、长江南岸。面积13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富池,人口1.8万。镇以驻地名。1949年属阳新县第三区。1952年设富池乡。1955年改富池乡为镇,属枫林区。1958年属枫林公社,1962年复置富池镇。为半丘陵、半平原湖区。主产稻、棉花、小麦等。矿产有铜矿、金铜矿。有化肥、造船、碎石及磷肥等厂。水产业,水运业和采矿业较盛。长江通航,公路通阳新。
北宋置,属永兴县。即今湖北阳新县东四十二里富池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湖北省阳新县东部、长江南岸。面积13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富池,人口1.8万。镇以驻地名。1949年属阳新县第三区。1952年设富池乡。1955年改富池乡为镇,属枫林区。1958年属枫林公社,1962年复置富池镇。为半丘陵、半平原湖区。主产稻、棉花、小麦等。矿产有铜矿、金铜矿。有化肥、造船、碎石及磷肥等厂。水产业,水运业和采矿业较盛。长江通航,公路通阳新。
在今宁夏盐池县南一百二十里。1947年陕甘宁边区盐池县人民政府曾迁驻于此。
清乾隆二十年(1755)置,在今贵州盘县东北。
一作卑耳山。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北。《国语·齐语》: “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谿拘夏。”《史记·封禅书》: 齐桓公曰,寡人 “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集解》: 韦昭曰: “卑耳即 《齐语》 所谓辟耳。
在今内蒙古牙克石市东南。《清一统志·黑龙江》: 特尔库哷峰 “在齐齐哈尔城西北三百里”。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六十里南浔镇南。原为刘承干藏书楼,1920年始建,1924年落成,因清宣统帝题赐 “钦若嘉业” 九龙金匾,故名。今为浙江图书馆分馆之一。
①即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县北井陉山上。《新唐书·地理志》 获鹿县:“有故井陉关,一名土门关。”《明史·地理志》 获鹿县:“又有土门关在西,亦曰井陉关。”《方舆纪要》卷10:井陉“亦曰土门关,《地记》:
故地一般以为在今非洲索马里北部亚丁湾南岸之拍培拉附近。为古代东西方交通线上之重要港口。《新唐书·西域传》: 大食 “海中有拨拔力种,无所附属。……数为大食所破略”。
从今辽宁锦州市西南女儿河至赵家屯。长38.4公里。为北宁铁路支线。日伪于1942年建成。1945年被拆除。
即今内蒙古兴和县东南高庙子乡。清雍正十二年 (1734) 于此置丰川卫,乾隆十五年 (1750)废。三十三年 (1768) 设守备防守。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城东南。高庙子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
在今贵州织金县北。《清一统志·大定府》 “头塘铺”条下:“又有二塘铺……皆戍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