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宾州

宾州

①唐贞观五年 (631) 置,治所在岭方县(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城村)。《舆地纪胜》 卷115宾州: “ 《郡国志》: 宾州以宾水得名。” 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县地。天宝元年 (742) 改为安城郡,至德二载 (757) 改为领方郡,乾元元年 (758) 改为宾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次年复置,移治今宾阳县北十里新宾镇。元初升为宾州路,后复降为宾州。明洪武二年(1369) 以州治岭方县省入。清雍正三年 (1725) 升为直隶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来宾、上林、武宣等县地。十二年 (1734) 降为散州,属思恩府。1912年改为宾县,寻改宾阳县。

②辽统和十七年 (999) 置,属辽阳府。治所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红石垒 (在伊通河注入松花江处西南)。辖境约当今吉林伊通河与松花江合流处一带。后废。元、明置驿站于此。


(1)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领方(今广西宾阳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城郡,至德二载(757年)改领方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宾州。宋以后扩大。元升为路,辖境相当今宾阳、上林二县及来宾市西部等地。后复降为州。明初以州治领方省入。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直隶州。辖境扩大,相当今宾阳、来宾、上林、武宣等县市地。十二年降为散州,不辖县。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宾县。(2)辽统和十七年(999年)置,治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松花江和伊通河交汇处红石垒附近。天庆四年(1114年)属金。金废。


猜你喜欢

  • 新生矶

    ①即新生洲。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三十里。《宋史· 贾似道传》: 南宋景定元年 (1260),“大元兵拔砦而北,留张杰、阎旺以偏师候湖南兵。明年正月,兵至,杰作浮梁新生矶,济师北归”。即此。②在今湖北蕲春

  • 绥靖营

    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 于绥靖屯置,属四川提督。在今四川金川县。

  • 黄孙寨

    宋置,属建安县。即今福建建瓯市西南房村。《方舆纪要》 卷97建宁府: 黄孙寨在 “府西南九十里。《志》 云,即今房村上里也”。

  • 垫江

    战国时巴国都,在今四川合川市南五里。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 即此。古水名。又作垫江水。指今嘉陵江下游。因今重庆合川市古称垫江县得名。《资治通鉴》:东汉建安十六

  • 丛夏州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石棉县境。北宋以后废。

  • 刺利村

    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境黑水河东岸。《旧唐书·地理志》 扶州万全县: “隋废 (上安) 郡为尚安县。旧治刺利村,长安二年移治黑水堡。至德二年八月,改为万全也。”

  • 南门河

    即今广东恩平市城南锦江河。《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南门河在 “县南一里。《志》云,县境诸水,其大者曰漈头水,在县西二十里。源出龙鼍山,流经县西十五里之相公潭,为群流汇合之处,又东为南门河”

  • 栅头镇

    北宋置,属丹棱县。在今四川丹棱县南。明代为县大镇之一。《方舆纪要》 卷71丹棱县: 栅头镇在 “县南四十里。镇有九龙洞,其中幽胜,上有峰峦。《志》 云,镇当嘉、眉、雅往来之冲,人物阜盛,商旅辏集,甲于

  • 嘎他

    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三十里。明、清时左能寨长官司治此。哈尼语 “嘎” 为路,“他” 为上面,意即路上边的村寨。

  • 北安州

    辽圣宗以汉户置,治所在兴化路(今河北承德市西南滦河镇西南)。金皇统三年(1143)废。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置,治兴化县(今承德市西南滦河镇西南喀喇河屯旧址,一说今隆化县西皇姑屯土城子)。辖境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