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城子
在今吉林长春市。清道光五年 (1825) 长春厅移治于此。光绪十四年 (1888) 为长春府治。三十一年中日 《北京条约》 订定开为商埠。1913年为长春县治。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 “长春县,土名宽城子。”
即今吉林省长春市。因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迁治于宽城子,后升长春府,故为长春的别称。
在今吉林长春市。清道光五年 (1825) 长春厅移治于此。光绪十四年 (1888) 为长春府治。三十一年中日 《北京条约》 订定开为商埠。1913年为长春县治。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 “长春县,土名宽城子。”
即今吉林省长春市。因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迁治于宽城子,后升长春府,故为长春的别称。
即今江苏吴县东北湘城镇。《清一统志·苏州府二》: 相城 “相传子胥初筑城时,先于此相地垒土为城,下湿乃止。其地因以为名”。区片名。在安徽省淮北相山区中部、相山南麓。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
1917年改思陵县置,属广西镇南道。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海渊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3年并入宁明县。旧县名。1916年由宁明县承审之上思州、思陵两土司辖地合置,治海渊(今广西宁明县东海渊镇)。
1935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定县析置,治瓦窑堡(今陕西子长县驻地瓦窑堡镇)。1936年2月撤销,并入安定县。1935年10月—1936年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和陕北省政府所在地,1935年
又称赖义渡镇。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西部黄浦江滨 (延安东路外滩对面)。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上海县东有 “烂泥渡”。
①又称东路中后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中巴颜西。②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察干海尔汗一带。
西晋改下落县置,属广宁郡。治所即今河北涿鹿县。北魏改为广宁县。古县名。三国魏以下落县改名,治今河北省涿鹿县。西晋太康中为广宁郡治。北魏改广宁县。
北魏北境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镇)东南十六里土城子古城。《魏书·高祖纪》:太和十八年(494)八月,“辛酉,幸抚冥镇”。即此。北魏六镇之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西北乌兰花土城子。《魏
①即今江苏武进县东北三河口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阳湖县图:东有三河口镇。②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北。当洛水、渭水入黄河之口。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华阴县:三河口镇“在县东北二十二里”。在湖北省麻城市东
清乾隆年间置,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沙喇雅斯水 “又北流,经鄂尔果珠勒山东,山有水来汇,山之西置卡伦 (鄂尔果珠勒卡伦,东南距沙喇雅斯卡伦六十里)”。
亦作浏河。即娄江。在今江苏昆山、太仓市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