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源山
①在今广东阳山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1阳山县: 宝源山 “山产黑铅,居民尝采取之。宏治九年,奸徒相结为盗,始禁不复采”。
②亦名宝山、宝泉山。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双溪乡(谭家墩) 西。《舆地纪胜》 卷181大宁监: 宝山 “在监北一十七里。宝山半有穴如瀑泉,即咸泉也。山有牡丹、芍药、兰蕙,气象盘蔚,大宁诸山,惟此独雄”。道光 《夔州府志》 卷6: 宝源山 “在 (大宁)县北三十五里。旧名宝山”。
①在今广东阳山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1阳山县: 宝源山 “山产黑铅,居民尝采取之。宏治九年,奸徒相结为盗,始禁不复采”。
②亦名宝山、宝泉山。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双溪乡(谭家墩) 西。《舆地纪胜》 卷181大宁监: 宝山 “在监北一十七里。宝山半有穴如瀑泉,即咸泉也。山有牡丹、芍药、兰蕙,气象盘蔚,大宁诸山,惟此独雄”。道光 《夔州府志》 卷6: 宝源山 “在 (大宁)县北三十五里。旧名宝山”。
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长坪乡境,与石柱县接界。同治 《万县志》 卷17: 楠木垭 “两峰对峙,隘口八九丈,山陡径窄”,为往来楚蜀间道。清咸丰间,石达开率太平军攻占石柱,乡团聚堵于此。
简称右厢监军司。西夏置,治所在克夷门(今宁夏银川市西北贺兰山口)。元废。西夏置,治克夷门(今宁夏银川市北贺兰山口)。元废。
在今浙江遂昌县东。《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西明山在“县东十里。巉岩峻绝,下临溪流”。
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与江口县交界处之梵净山。《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辰阳:“三山谷,辰水所出。”
一作緍。夏、商时国。春秋时属宋。在今山东金乡县。《春秋》: 僖公二十三年 (前637),“齐侯伐宋,围缗”。即此。《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夏桀为仍之会,有緍叛之”。皆此。西汉置东緍县。古
①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书院之右。《清一统志·长沙府一》:西屿“宋张栻、朱子讲学时所名也”。②即今台湾省澎湖县西渔翁岛。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西屿头屿“中有二三居民,此屿即内堑外堑背山,凡船只自内地
①亦名谢安墩。在今江苏南京城内北隅。宋张敦颐 《六朝事迹编类》 卷6: 谢公墩 “在半山报宁寺之后,基址尚存。谢安与王羲之尝登此”。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诗有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句。
即今安徽夥县东南石山。清道光《夥县志》图:城东南有石山。
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水经·河水注》 引阚骃 《十三州志》: 雷首山“一名独头山,夷齐所隐也”。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置,在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西北古龙镇。《清一统志·黑龙江》“布克依站”条下:“塔勒哈站,又六十五里至古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