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宝应县

宝应县

唐上元三年 (762) 改安宜县置,属楚州。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旧唐书·地理志》 载: “肃宗上元三年建已月,于此县得定国宝十三枚,因改元宝应,仍改安宜为宝应。” 南宋宝庆三年 (1227) 升为宝应州,不久改宝应军。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置安宜府,二十年 (1283) 复改宝应县,属高邮府。明属扬州府高邮州。清属扬州府。民国初属江苏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


在江苏省中部、京杭运河东岸。属扬州市。面积 1467.5 平方千米。人口91.9万。辖14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安宜镇。南朝齐置安宜县,治今县西南。属阳平郡。以县治临近安宜溪而名。唐初迁治白田(现址)。唐上元三年(762年),因献“定国宝玉”十三枚,改年号为宝应,遂改县名安宜为宝应,治今址。《旧唐书·地理志》:“肃宗上元三年建巳月,于此县得定国宝玉十三枚,因改元宝应,仍改安宜为宝应。”南宋升宝应为州、军。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置安宜府,二十年府废仍名宝应县,属高邮府。明属高邮州。清属扬州府。1914年属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3年5月始属苏中一专署,解放战争时期属苏皖边区二专署。1948年12月以后,先后属苏北行政公署、泰州、扬州专区。1960年析白马湖、宝应湖、大汕子以西置金湖县。1983年属扬州市。地处黄淮平原,属苏北里下河碟形洼地,地势西高东低。以京杭运河为界,运西属高宝湖地区,运东属东荡圩区。有宝应湖、射阳湖、广洋湖、獐狮荡等湖荡。宝射河、大溪河、营沙河、朱马河、大三王河等流经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棉花、油菜籽为主,并产蚕茧。盛产水产品,特产荷藕、慈菇等,荷藕产量为全国之冠。有机械、电子、纺织、建材、食品、汽车、电机、橡胶、塑料等工业。京沪高速公路、淮江公路纵贯南北。宝建、宝金公路横穿东西。京杭运河、宝射河等航道连接淮阴、镇江、兴化、盐城、建湖等航线。名胜古迹有八宝亭、纵棹园、汉射阳故城遗址、九里—千墩汉墓群、抗倭战场遗址等。纪念地有宝应县烈士陵园、曹甸烈士陵园等。


猜你喜欢

  • 崖头集

    即今山东荣成市驻地崖头镇。清道光 《荣成县志》 卷2: 崖头集在 “城南六十里”。1948年始为荣成县治。

  • 马巷厅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置,属泉州府。治所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马巷镇。1912年废。旧厅名。清末置,治马家巷(今福建厦门市同安区东南马巷镇)。1912年废厅,裁入同安县。

  • 长乐寺

    ①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内古台城南。《陈书·高祖纪》:南朝梁绍泰二年(556):“齐兵自方山进及兒塘,游骑至台……,天子总羽林禁兵,顿于长乐寺。”即此。②一名牛头寺、永福寺。在今四川三台县西牛头山下。《寰

  • 牛牛坝

    一作吽吽坝。即今四川美姑县西南牛牛坝乡。产铜。《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宣统元年(1909),马边厅阿侯苏噶支杀英传教士于连渣脑,清兵征剿,“两军于十月二十五日贯通凉山夷巢,会于吽吽坝”。即此。

  • 双溪水

    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01连州:双溪水“在州西南三里。其上流为乐簪溪,古名斟水。一出连山县界,亦名获水。径县西九里,合高良水。又东为双溪水,注于湟水”。

  • 水东江

    ①即今湖南邵东县东南水东江乡。旧属邵阳县。清光绪《邵阳县志》卷3有水东江。②一名永东江。在今广西横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0永淳县:水东江“在城东一里。一名四岭江,自横州北境流入县界”。

  • 统矢千户所

    蒙古宪宗七年 (1257) 于姚州 (统矢府) 置,后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姚安县北十九里光禄镇。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罢姚州,天历元年(1328) 升为姚安路。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改统矢

  • 夹河冈

    即江南运河镇江至丹阳段的别称。《宋史·河渠志》:“有司以练湖赐茅山道观,缘润州田多高仰,及运渠、夹冈水浅易涸,赖湖以济。”《方舆纪要》卷25镇江府丹徒县:夹冈河“在丹徒南者曰小夹冈河,丹阳北者曰大夹冈

  • 禾山寺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秋山。《清一统志·吉安府二》:禾山寺“在永新县西禾山赤面峰下。旧名甘露寺。唐宋僧徒最盛,千僧釜尚存。山前龙门溪,悬流长数十丈”。

  • 杜家行镇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二十六里杜行镇。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杜家行镇,“明永乐时,杜勉夫之子自然从杜浦迁此,后子姓繁盛,多建第宅廛舍,商贾辐辏,遂成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