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宜州

宜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西北)。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远安等市县地。西魏改为拓州。

②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北雍州置,治所在通川郡泥阳县 (今陕西富平县西北)。隋开皇六年(586) 迁治华原县 (今陕西耀县)。大业三年 (607)废。唐武德元年 (618) 又改宜君郡为宜州,贞观十七年 (643) 废。天授二年 (691) 复置,大足元年(701) 废。

③唐乾封中改粤州置,治所在龙水县 (今广西宜州市)。天宝元年 (742) 改为龙水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宜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山县大部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部地。南宋咸淳元年 (1265) 升为庆远府。

④辽兴宗时置,治所在弘政县 (今辽宁义县东北二十五里)。辖境相当今辽宁义县地。金天德三年(1151) 改名义州。


(1)南朝梁大宝初置,治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西北)。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宜昌、长阳、宜都等市县地。西魏改拓州。(2)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北雍州置,治华原县(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辖境约今陕西省铜川市全境。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天授二年(691年)复置,辖境相当今陕西省铜川市及富平县。大足元年(701年)废。(3)唐乾封中改粤州置,治龙水县(今广西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一带。属岭南道。天宝、至德间曾改为龙水郡。北宋辖境西部扩大,有今广西宜州市西部及环江、河池等县市地。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升为庆远府。(4)辽兴宗置,治宏政县(今辽宁义县东北)。辖境约当今辽宁省义县。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义州。


猜你喜欢

  • 大梁

    战国魏都邑。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魏惠王九年(前361;一说六年或三十一年), 自安邑徙都于此,为当时最大的都市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二年(前225),“王贲攻魏, 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

  • 葛陵城

    即葛陂城。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五十里。《水经·汝水注》: 三严水径鲖阳县,“县有葛陵城,建武十五年更封安成侯铫丹为侯国。城之东北,有楚武王冢”。

  • 谷城

    ①春秋周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以临谷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前502)二月,“单子伐谷城”。即此。西汉置谷城县。《水经·谷水注》:“谷水又东径谷城南。”②在今山西隰县东四十五里。《新定九域志》

  • 盘堤 (隄) 山

    在今甘肃武都县南七十里。《元和志》 卷39: 盘堤县东南有盘堤山。《寰宇记》卷154阶州将利县: 西魏置盘堤县,“因山名也”。

  • 塘头镇

    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五十里塘头乡。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江都县东北有塘头。民国 《江都县续志》 卷1: 里河津渡有 “塘头镇”。(1)在江苏省江都市东部、老通扬运河两岸,东邻泰州市海陵区。面积63

  • 大连山

    在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婺源县:大连山在“县西北百二十里。高四百仞,周九十里。皖乱时,乡人每保聚于此”。

  • 二堡

    又名阿斯塔纳。即今新疆哈密市西二堡乡。清乾隆《西域图志》卷9哈密:阿斯塔纳“亦名二堡”。《新疆图志》卷80哈密厅:二堡,“回语呼阿斯塔纳。注:言先贤墓地也。缠民三十余户”。

  • 通济门

    明南京城 (今江苏南京市) 城门名。在正阳门之西。“文化大革命” 中被拆除。

  • 云盖山

    ①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海澄县:云盖山“在县东南,有石室,容数百人。岩岭巉峻,云气尝覆其顶”,故名。②在今湖南长沙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云盖山“峰峦秀丽,望之如盖。亦

  • 仓城

    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北。《舆地纪胜》卷39楚州:“故仓城在山阳县。《元和郡县志》云:东南接州城。隋开皇初将伐陈,因旧城储蓄军粮有逾百万,迄于大业末常有积谷。隋乱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