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定山

定山

①在今江苏江阴市东。《舆地纪胜》 卷9江阴军: 定山 “在县东四十里。有定山寺”。《清一统志 · 常州府一》 : 定山 “在江阴县东二十里。一名女山。唐法响禅师驻锡于此。有玉乳泉,一名虎跑泉”。

②一名浙山。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周浦乡境。《水经·渐江水注》: 钱唐 “县东有定、包诸山,皆西临浙江,水流于两山之间,江川急浚”。《寰宇记》卷93钱塘县: 定山 “在县西四十七里,突出浙江数百丈,又按 《郡国志》 云: 涛至此辄抑声,过此便雷吼霆怒,上有可避涛处,行者赖之,云是海神父家”。南朝宋泰始二年 (466) 沈思仁等破东军于定山,唐光启二年 (886) 钱镠遣将自定山出海门讨薛朗,均此。原为钱塘江中江心岛,元后泥沙淤积,钱塘江江道东移,遂成陆上岗丘。

③在今湖北房县南七里。西晋潘岳 《闲居赋》: “房陵朱仲之李” 出此。《舆地纪胜》 卷86房州: “吴曾 《漫录》 云,房陵定山有朱仲李园三十六所。”

④在今广东肇庆市北。《隋书·地理志》: 高要县 “有定山”。《清一统志 ·肇庆府》: 定山,“ 《府志》: 嵩台即定山也。有七星岩”。


古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钱塘江北岸。南朝宋泰始初,吴喜讨孔觊于会稽,遣别将沈思仁等破东军于定山;唐光启二年(886年),钱镠遣将自定山出海门讨薛朗于润州。均即此。


猜你喜欢

  • 永和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南十里永和大寨。旧为永和部落头人驻地。“永和”为佤语永绕的变音,“永”为寨,“绕”为森林,意即森林寨。

  • 巩华城

    明嘉靖十九年(1540)建,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二十里沙河镇。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巩华城“南北径二里,东西径二里。门四:南曰拱京,制如午门,北曰展思,东曰镇辽,西曰威漠。行宫在城之中”。又称巩华

  • 巴阳溪镇

    在今四川云阳县西巴阳溪注入长江处之巴阳村。镇以巴阳溪而名。明嘉靖《云阳县志》卷5:有巴阳公馆、巴阳水驿、巴阳河,均在县西五十里。《清一统志·夔州府二》:巴阳驿“在云阳县西六十里”。一说在今县东龙洞乡东

  • 岔路口镇

    清置,属德惠县。即今吉林德惠市东北岔路口镇。《清史稿·地理志》 德惠县官商路:“东:岔路口达榆树。”在吉林省德惠市东北部,东北濒松花江。面积220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岔路口,人口 29

  • 汊涧镇

    即今安徽天长县西汊涧镇。清嘉庆《天长县志》卷2:汊涧镇在“(城)西四十五里”。在安徽省天长市西部。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汊涧,人口 6840。因河汊较多得名。1949年置汊涧镇,19

  • 神林堡

    即今宁夏隆德县西南神林乡。《方舆纪要》卷58隆德县 “六盘关” 条下: “又神林堡在县西四十里,亦旧时戍守处也。今有神林堡递运所。”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西南神林铺村。金元光元年(1222年),西夏

  • 小坪寨

    在今贵州天柱县西南(今属剑河县)。明洪武三十年(1397),古州蛮起事,杨文进讨,至沅州,伐山开道二百里抵天柱,遂涉苗境,营小坪。即此。在今贵州省天柱县西。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杨文讨古州蛮,涉

  • 涪水

    又作涪陵江。即今四川、贵州两省境之乌江。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涪陵郡,巴之南鄙,从枳南入,泝舟涪水。” 《元和志》 卷30黔州:“西有延江水,一名涪陵江。自牂柯北历播、费、思、黔等州北注岷

  • 可园

    在今广东东莞市区西部。清咸丰八年(1858)建成。建筑物分西南、东北两组,中隔庭园。主要建筑名可楼,底层大厅名可轩。楼阁为水磨青砖结构,红砖阶,缀以花台、花径、假山、水池,由环碧廊贯串,构成整体。轮廓

  • 莽布支庄

    西藏古地名。约在今当雄县当曲卡。唐时吐蕃赞普 (王)于此致祭念青唐拉山及纳木错湖,设赞普祭神所。《新唐书·地理志》: “突录济驿,唐使至,赞普每遣使慰劳于此,又经柳谷、莽布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