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定山

定山

①在今江苏江阴市东。《舆地纪胜》 卷9江阴军: 定山 “在县东四十里。有定山寺”。《清一统志 · 常州府一》 : 定山 “在江阴县东二十里。一名女山。唐法响禅师驻锡于此。有玉乳泉,一名虎跑泉”。

②一名浙山。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周浦乡境。《水经·渐江水注》: 钱唐 “县东有定、包诸山,皆西临浙江,水流于两山之间,江川急浚”。《寰宇记》卷93钱塘县: 定山 “在县西四十七里,突出浙江数百丈,又按 《郡国志》 云: 涛至此辄抑声,过此便雷吼霆怒,上有可避涛处,行者赖之,云是海神父家”。南朝宋泰始二年 (466) 沈思仁等破东军于定山,唐光启二年 (886) 钱镠遣将自定山出海门讨薛朗,均此。原为钱塘江中江心岛,元后泥沙淤积,钱塘江江道东移,遂成陆上岗丘。

③在今湖北房县南七里。西晋潘岳 《闲居赋》: “房陵朱仲之李” 出此。《舆地纪胜》 卷86房州: “吴曾 《漫录》 云,房陵定山有朱仲李园三十六所。”

④在今广东肇庆市北。《隋书·地理志》: 高要县 “有定山”。《清一统志 ·肇庆府》: 定山,“ 《府志》: 嵩台即定山也。有七星岩”。


古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钱塘江北岸。南朝宋泰始初,吴喜讨孔觊于会稽,遣别将沈思仁等破东军于定山;唐光启二年(886年),钱镠遣将自定山出海门讨薛朗于润州。均即此。


猜你喜欢

  • “治世玄岳

    (嶽)” 牌坊 即玄岳门。在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武当山麓。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 (1552),相传进入此门即为朝山 “神道”。牌坊全以石凿榫卯构成,高11.9米,宽12.81米,四柱三间五楼式。正中坊额刻

  • 来远县

    ①唐置,属瑞州羁縻州。本在营州界,神龙初寄治良乡县故广阳城(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北广阳城村)。后废。②高丽置,为保州治。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与新义州之间。《辽史·地理志》 保州来远县:“初徙辽西

  • 查城

    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明洪武中置查城站及查城驿。后移永宁州于此。

  • 南林桥市

    即今湖北通山县西三十二里南林桥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通山县西有南林桥市。

  • 红沙堡

    明置,属镇番卫。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凉州府二》:红沙堡“城周一里有奇,明万历九年因旧开筑”。清初裁。

  • 永乐堡

    即今山西古县东南永乐乡。《清一统志·平阳府一》“安民堡”条下有“永乐”堡。

  • 京室县

    西汉置,属上郡。方位缺考,当在今陕西省北部。东汉废。

  • 光汉县

    即广汉县。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南六十里柳树镇。《隋书·地理志》 新城郡通泉县:开皇初“并光汉县入”通泉。因避隋炀帝广讳改广为光。古县名。北周以广魏县改名,治今四川省射洪县(太和镇)。属新城郡。隋大业中废

  • 宜城

    ①即今安徽安庆市。古称宜城渡,为长江中流北岸一渡口。南宋嘉定十年 (1217) 在此筑城,景定元年 (1260) 移安庆府、怀宁县治此。后历为安庆府、安庆路治。②亦名武阳城。在今四川双流县南十里宜城山

  • 永宁镇

    ①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永宁县置,属荔浦县。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北五十里。②北宋置,属汝阴县。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三年(956)春正月,“壬子,帝(指周世宗)至永宁镇”。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