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寺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北城内。北魏永熙元年 (532) 高欢败尔朱荣于今河南安阳市东北十六里的韩陵山。东魏于邺北城内原御史台 (一称南台) 改建定国寺,并由温子升撰 《定国寺碑》 以纪功。《寰宇记》 卷55相州安阳县引 《后魏书》 曰:“东魏迁邺,高欢以南台为定国寺,作砖浮图,极高,其铭即温子升文。”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北城内。北魏永熙元年 (532) 高欢败尔朱荣于今河南安阳市东北十六里的韩陵山。东魏于邺北城内原御史台 (一称南台) 改建定国寺,并由温子升撰 《定国寺碑》 以纪功。《寰宇记》 卷55相州安阳县引 《后魏书》 曰:“东魏迁邺,高欢以南台为定国寺,作砖浮图,极高,其铭即温子升文。”
即今江苏淮安市东南平桥镇。《清一统志·淮安府二》:平桥镇“在山阳县南五十里。枕堤跨河,田畴沃美,帆樯驿络,为淮甸门户”。(1)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平桥,人
即今山西祁县东南侯家庄。1939—1948年晋绥边区在此成立祁县抗日民主政府。
一作古囊宗、古如囊木杰宗、古如朗木杰谿。即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古浪”。
在今湖南桂东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2桂东县: 淇江水在 “县南八十里。出三峰山,流入桂阳县 (今汝城县) 界”。至资兴市东南入耒水。
在今江西于都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7赣州府雩都县: 雩都峡在 “县西北五十里。峡长而险,前临大江,岩壁陡绝,约二十余里,为县之噤喉。《志》 云,峡中有米沙洲,长二百余丈,其沙三角,与常沙异,色最白
明末清初索伦部城寨。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东北绥安站附近。《清太宗实录》卷51:崇德五年(1640)四月,萨穆什喀等讨博木博果尔,达尔布尼等“聚七屯之人于兀库尔城”。
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十里。《新唐书·韦皋传》: 贞元五年 (789),韦皋召东蛮内属,绝吐蕃,“东蛮断泸水桥攻吐蕃,请皋济师”。《方舆纪要》 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 泸水在 “司南十里。……今司西十里
在今河北沽源县北。《金史·宗翰传》:天辅六年(1122),“杲军出青岭,宗翰军出瓢岭,期于羊城泺会军”。《清一统志·科尔沁》:羊城泺“蒙古名尹兀哈台,在左翼后旗东南一百五十里。源出边内流入境,北流会卓
即今吉尔吉斯斯坦西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之塔拉斯河。元 《长春真人西游记》 卷上: “又西行四日至答剌速没辇,没辇河也。水势深阔,抵西北流。”
在今浙江建德市南。《方舆纪要》卷90寿昌县:过浴山在“县(今寿昌镇)北十八里。下有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