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官亭镇

官亭镇

①即今河北巨鹿县北三十里官亭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巨鹿县图: 北有官亭镇。

②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北。《清一统志 ·淮安府二》: 官亭镇 “旧名崇河集。明初都金陵,此为山东驿传中道,设爬泥荡铺,建有官亭,故名。……多鱼蒲菱芡之利,后因河决地淤”。

③即今安徽肥西县西北六十里官亭镇。清乾隆时设巡司于此。

④一作官停。即今河南长葛市北官亭乡。民国《长葛县志》 卷2 《镇集》: “官亭集,在县西北十八里。”


(1)在河北省巨鹿县北部。面积69.5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官亭,人口 3730。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面粉、皮革、修配等厂。冯南、巨宁公路经此。(2)在安徽省肥西县西部偏北。面积77.9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官亭,人口 4020。古为庐州至六安州的驿道,建有亭子供过往官员憩息,故名。1949年设官亭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1992年焦婆乡并入。主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花生等。有粮油加工、农机、油毡等厂。为肥西县西部重要集镇。宁西铁路、合叶公路经此,为官界公路起点。(3)在甘肃省宕昌县南部。面积114平方千米。人口 6900。镇人民政府驻官亭村,人口 1300。清代西固县在此迎接官员,取名接官厅,后演变为今名。1954年为官亭、邓桥乡。1958年建官亭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置镇。盛产党参、当归、花椒。官亭林场驻此。岷江上有三国时邓艾父子所建邓艾桥。为县南部农贸集市。212国道经此。(4)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南部,临黄河。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官亭,人口 4240。因古为临津渡进入青海的第一站,近世于此设有接官厅,后“厅”讹为“亭”,沿用至今。自汉武帝开河西走廊,打通西域的通道后,即为丝绸之路南道自临洮西行的要冲。历史上曾有东晋高僧法显、南朝宋时的法勇;北魏时的丘惠生及宋云;隋炀帝及唐高僧道宣等,都曾先后取道于此,前往西域或经西藏去印度。西晋为白土县治。十六国南凉为三河郡治。1931年设官亭镇。1949年归第五区。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为官亭镇。产春小麦、油菜籽、青稞、豌豆、蚕豆、马铃薯等,盛产蔬菜、瓜果。畜牧业有马、牛、羊。有农副产品加工、运输、饮食服务等业。每年农历七月到九月为“纳顿节”,是土族人民欢庆的歌舞盛会。有临民公路,可通甘肃省。古迹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临津关黄河古渡口。


猜你喜欢

  • 延德军

    北宋大观元年(1107)改延德县置,治所在通远县(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黄流、白沙间)。政和元年(1111)废。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以延德县改置,治通远县(今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黄流、白沙

  • 平安堡

    ①即今辽宁新民市东南平安堡。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9:承德县(今沈阳市)西南章义城“北曰平安堡”。②即今黑龙江延寿县西南四十里平安乡。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宾州厅屯镇:东南有平安堡。

  • 汤泉州

    唐置,治所在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西部,新现河西侧古道上的䒵枝地。辖境约当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西南部地。后废。唐置,治今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西北。属安南都护府。辖境约当今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

  • 花园角二号

    在今江西南昌市八一公园至军官教育团旧址之间。是“八一”南昌起义时周恩来、朱德的旧居。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有前后两进。1927年春,朱德在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并担任南昌公安局局长。为便于开展革命活动,租

  • 平靖关

    义阳三关之一。亦作平静关。又名西关。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豫、鄂交界处。《元和志》卷9义阳县:“故平靖关城。在县南七十六里。旧有此关,不知何代创立。按义阳有三关之塞,此其一也。……长老云:此关因山为障,不

  • 永从县

    明正统七年(1442)置,属黎平府。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41年撤销,并入从江县。古旧县名。元置福禄永从军民长官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福禄

  • 猪楼门

    在今湖南凤凰县东北五十余里。地势幽险,为苗巢门户。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清乾隆征苗时,“设立重卡防守”。

  • 侯山

    在今广西桂林市西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临桂县“有侯山”。《明一统志》卷83桂林府:侯山 “高耸如公侯端冕之状”。

  • 笼竿城

    北宋置,即今宁夏隆德县。庆历三年(1043) 为德顺军治。北宋、金于此置陇干县。又作陇干城、陇竿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筑,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因地在笼竿川,故名。庆历三年(1043年

  • 百步洪

    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二里。《方舆纪要》卷29徐州:百步洪“泗水所经也。水中若有限石,悬流迅急,乱石激涛,凡数里始静,一名徐州洪。或曰,洪有乱石峭立,凡百余步,故曰百步洪。形如川字,中分三道, 中曰中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