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寨
北宋政和三年(1113)改刘家涡寨置,属文安县。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三十里。金废。
北宋政和三年(1113)改刘家涡寨置,属文安县。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三十里。金废。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置,属易州。治所在今河北易县西一百里。《元和志》卷18五回县:“在五回山东麓,因名之。”次年,迁治五公城(今易县西五十里)。唐末废。古县名。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置,治今河
在今广东四会市北。《明一统志》卷81肇庆府:百僚山“在四会县北五十里,山形高耸,旁有崇冈叠,四面拱峙若百僚然”。宋李积中诗“前朝千岁岭,后拥百僚山”。在广东省四会市西北
①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晋书·魏浚传》:“永嘉末,与流人数百家东保河阴之硖石。” 《魏书·孝庄纪》: 永安二年 (529),“秋七月戊辰,都督尒朱兆、贺拔胜从硖石夜济,破颢子冠受及安丰延明军,元颢败走
即今山东龙口市东南十四里北马镇。清同治《黄县志》有北马集。1984年设镇。
1946年9月由陕西商县、蓝田二县析置,治杨家斜 (今陕西商州市西杨斜镇)。1947年3月废。
①在今河北邢台县西。《方舆纪要》 卷15顺德府: 封山在 “府西二十里。《志》 云: 以邢侯初封此而名,亦谓之西山。今自封山以西,绵延数百里,直接太行,皆西山矣”。②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国语·鲁语下
即鄢县。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八十六里蕨溪镇北宣化坝。
北宋初置,治所在楚州 (今江苏淮安市)。太平兴国元年 (976) 析为东西两路。至道三年(997) 复合为淮南路。治平中移治扬州 (今扬州市)。辖境南至长江,东至海,西至今湖北黄陂、河南光山等县,北逾
一名木垒河。清雍正年间筑,在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乾隆三十二年(1767)筑新城(今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设守备驻守。光绪年间置木垒河驿。1930年置木垒河县。
在今河南邓州市西。《方舆纪要》卷51邓州:“五陇山在州城西,山有五堆连接,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