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宁陵县

宁陵县

①西汉置,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宁陵县东南。东汉属梁国。南朝宋属谯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亳州。大业初属梁郡。唐属宋州。北宋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大定二十二年(1182)徙治今宁陵县。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②南朝梁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北。东魏武定六年(548)改为肥阳县。


在河南省东部。属商丘市。面积785.7平方千米。人口59.3万。辖4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回族镇。战国为宁陵邑,魏信陵君被封于此。《史记·陈涉世家》:周市“欲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即此。西汉元狩初置宁陵县,治今宁陵县城东南,属陈留郡。东汉属梁国。永元十一年(99年)置己吾县,治今宁陵县城西南,属陈留郡。西晋初废。北魏复置己吾县,属谯郡。东魏兴和中己吾县徙治平石城(今址待考)。北齐废宁陵、己吾二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宁陵县,属梁郡。宋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移治今宁陵县城。明、清因之。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6年并入睢县,改名葵丘县。1937年析出又置宁陵县。1948年属商丘专区,1958年属开封专区,1960年废入睢县。1961年复置,属商丘专区。1969年属商丘地区,1997年属商丘市。地处黄河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大沙河、洮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芝麻等。特产白蜡杆、山羊板皮、金顶谢花酥梨。工业有无缝钢管、化工、酿酒、面粉、食品、制革、建材、木材加工等。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经过北部,郑永、柳柘公路在县城相交。古迹有丁堌堆遗址、青岗寺汉墓群、解堌堆汉墓群、黄岗寺遗址、褒圣侯墓和童子墓等。


猜你喜欢

  • 汉广郡

    ①或称德广郡。北魏永安中置,属广州。治所在昆阳县(北齐改为汝坟县,在今河南叶县东北十五里)。隋开皇初废。②北魏置,属华州。治所在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平氏镇)。西魏废帝元年(552)属淮州。三年(5

  • 浪花礁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东南,位于滨湄滩南13海里。东西长10海里,南北宽3.6海里。低潮时有部分礁石露出海面。中国渔民向称三筐或三匡。1910年 《东方杂志》 载 《广东西沙群岛志》称为浪花礁。1

  • 爽坨

    即今河北丰南市东南五十里爽坨乡。清 《畿辅舆地全图》 丰润县: 爽坨镇在 “县东南九十里”。光绪 《丰润县志》 卷 1: 爽坨镇 “距城九十里”。

  • 大林镇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北大林镇。旧名大莆林,又作大埔林。日本占领期间设大林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大林镇。(1)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东部、西辽河南岸。面积266.7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

  • 灵隐山

    即武林山。亦名仙居山。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水经·渐江水注》:“浙江又东径灵隐山, 山在四山之中,有高崖洞穴,左右有石室三所,又有孤石壁立,大三十围,其上开散,状似莲花。”《寰宇记》卷93钱塘县:灵隐山

  • 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

    元置,属四川行中书省。治所在叙州路宜宾县 (今四川宜宾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大凉山以东,南溪县以西,富顺县以南,筠连县以北地区。明洪武初废。

  • 白洋河

    ①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清一统志·徐州府一》:白洋河“在宿迁县东南三十五里。自安徽泗州流入,即北潼水之下流也。旧为巨浸,望之如洋,故名”。②又名义井河。即今山东栖霞县、烟台市境之白洋河。《方舆纪要》卷

  • 游水

    即今江苏涟水县北涟水。《汉书·地理志》临淮郡淮浦县: “游水北入海。” 《水经·淮水》: “又东至广陵淮浦县入于海。” 郦道元注: “淮水于县枝分,北为游水,历朐县与沭合,又径朐山西……游水东北入海。

  • 于阗县

    清光绪八年(1882)置,属和阗州。治所在哈喇哈什城(今新疆墨玉县)。以古于阗国为名。十年(1885)十二月移治克里雅城(今新疆于田县)。民国初属新疆喀什噶尔道。1920年改属和阗道。1930年属和阗

  • 白水城

    即白水胡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奇姆肯特东南。《新唐书·西域传·龟兹》:呾逻私城“西南赢二百里至白水城”。即“白水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