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夷郡
西魏大统四年(538)置,属雍州。治所在宁夷县(今陕西礼泉县东北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礼泉县大部分地。西魏末年改为秦郡。
西魏置,治宁夷县(今陕西礼泉县东北)。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礼泉县地。属雍州。西魏末改为秦郡。
西魏大统四年(538)置,属雍州。治所在宁夷县(今陕西礼泉县东北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礼泉县大部分地。西魏末年改为秦郡。
西魏置,治宁夷县(今陕西礼泉县东北)。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礼泉县地。属雍州。西魏末改为秦郡。
在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十五年(1587),“郭成复至三宝山大战,生擒(腻乃酋)撒假”。嘉庆《马边厅志略》卷1:三宝山“在夷地凉山,出黄连、贝母、附子,故名”。古山名。约在今
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三十四里,北运河东沿岸北蔡乡三里浅村。清雍正年间设把总驻防。
应是 “横山”。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南三十里卢山。《汉书·地理志》 琅邪郡横县: “故山,久台水所出,东南至东武入淮。” 《水经·潍水注》 赵一清按: “所谓横故山者,山本名横山,县因山以受氏,亦曰横耳。
在今安徽歙县东北王玕村。明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徽州府二》:王干寨“在歙县东百二十里昱岭,东接浙江昌化县界, 旧有巡司”。
唐南诏置,属永昌节度。治所即今云南永平县。宋大理属永昌府。元废为永平县。大理国前期置,治今云南省永平县。属永昌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为永平县。
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北。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1双流县:七里湾桥“在县东十三里。省南冲衢。西源金花堰,东合簇桥河。乾隆六年修。俗名小金花桥”。
亦曰清口。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即古泗水入淮之口。《晋书·明帝纪》: 东晋太宁二年 (324)“石勒将石季龙寇兖州,刺史刘遐自彭城退保泗口”。即此。古泗水入淮之口,又名清口。在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当淮北通
在今河北巨鹿县北七里。《水经·浊漳水注》: 浊漳水 “又径铜马祠东,汉光武庙也。更始三年秋,光武追铜马于馆陶,大破之,遂降之……。故关西号世祖曰铜马帝也,祠取名焉”。
即今江西修水县西北溪口水东岸大石口。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义宁州西北有大石口汛。
即今湖南安化县东三十二里资水南岸江南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安化县图:县(旧治在今县东南梅城镇)西北有江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