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元年 (1875) 改淡水厅置,属台北府。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光绪二十一年 (1895)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新竹市。新竹原名竹堑,由高山族社名音译而来。设县时取竹堑之 “竹”
在今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白玉山东麓。是甲午战争中死难同胞埋骨之所。清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1894年11月21日), 日军侵入旅顺口,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大屠杀。旅顺人民奋起反抗,英勇搏斗,除三十六人幸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南海庙西侧黄木湾水边章丘岗上。《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浴日亭 “在扶胥镇南海王庙之右,小丘屹立,亭冠其巅,前瞰大海,茫然无际”。今有苏东坡 《南海浴日亭》 诗碑云: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宋《淳祐临安志》卷8:大慈山“在钱塘县龙山之西”。山下有虎跑泉。
①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南海屿乡驻地沙角村。《方舆纪要》卷94乐清县:沙角寨“在县西二十五里沙角山下,滨大海, 界于黄华、章奥间”。②在今浙江温岭市东南沙角村。明置巡司于此。《明史·地理志》 台州府太平县:
唐武德三年(620)置, 治所在温泉县(今山西交口县东北四十五里温泉乡)。辖境相当今山西交口县及孝义市西部等地。贞观元年(627)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温泉县(今山西代县东南温泉村)。贞观元
西汉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南五里古城。东晋废。西汉置,治今河南省郾城县南。两汉、魏、晋属颍川郡。东晋废。
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五十里同兴乡。与淮口镇隔江相望。从西魏以来,为县、军、州治地。清嘉庆《金堂县志》卷1:“金渊西魏置,金水唐置,怀安宋置,怀州元置,故城在今县治东南八十里同心场。基址、濠堑,犹有存者。
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二十四里大虹桥乡。清道光《武陟县志》卷8:集镇有大虹桥。
在今安徽临泉县南九十里艾亭镇。《魏书·地形志》:颍州财丘、梁兴二郡梁兴县“有艾亭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