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液池

太液池

①西汉元封元年(前110)于建章宫北开凿。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内。《史记·封禅书》:建章宫“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颜师古注:“太液池者,言其津润所及广也。”

②唐于大明宫北兴建,在今陕西西安市北偏东。池分东、西两部分,西部较大,中间以渠道相连。

③指今北京西城区南海、中海、北海。金始称太液池,元名西华潭,相当今中海、北海。明初拓建南海,亦称金海。清又称西海子。《日下旧闻考》卷21:“西苑太液池,源出玉泉山,从德胜门水关流入,汇为巨池,周广数里。自金盛时,即有西苑太液池之称。名迹如琼华岛广寒殿诸胜,历元迄明,苑池之利相沿弗改。”民国时期,南海曾设总统府、大元帅府。今中南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地。


(1)又称蓬莱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开凿,在建章宫北。周回十顷,水源引自城北渭水。池中筑渐台,高二十余丈;起蓬莱、方丈、瀛州、壶梁,像海中神仙、龟、鱼之属。(2)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北偏东。唐凿,在大明宫北。有东、西两池,西部较大,中间有渠相连。水源来自大明宫以北,或引自当时禁苑中的漕渠。(3)即今北京市故宫西华门外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元时开凿。一称西华潭。明又称金海、三海。清以后称北海、中海、南海。(4)在北京市西城区北海园中。指北海的水面。水面广阔,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琼华岛耸立于水面南部,波光塔影。沿岸一带建有濠濮涧、画舫斋、静心斋、五龙亭等,隐现于绿丛水色之间。


猜你喜欢

  • 排云 (雲) 隘

    在今江西宁都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宁都县: 排云隘 “在县西南三十里”。

  • 莱东县

    1940年2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莱阳县东北部析置,治莱阳县城内 (今山东莱阳市)。1950年3月撤销,并入莱阳县。旧县名。(1)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莱阳县东部析置。以位县东得名。治莱阳县城。1

  • 离山

    又名茅山。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21宿州 “相山” 条下: “ 《志》 云,州北五十里有离山,产符离草,《尔雅》 所谓莞也。县名符离以此。亦谓之茅山。”

  • 博铺

    在今海南省临高县北三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 乌尔伞河

    即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东、新巴尔虎左旗西之乌尔逊河。《清一统志·黑龙江》:乌尔繖河“在呼伦布雨尔西二百八十余里。源出布雨尔湖,北入呼伦池”。

  • 南留集

    即今山东安丘市东北四十四里南流镇。旧属潍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潍县东南有南留集。

  • 上杭县

    北宋淳化五年(994)升上杭场置,属汀州。治所在艺梓堡(今福建永定县东北),至道二年(996)迁治鳖沙里(今上杭县东北白砂),咸平二年(999)又移治东去白沙二百步的语口市,天圣五年(1027)又徙钟

  • 大患鬼魅碛

    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鄯善县东。《宋史·高昌传》:太平兴国六年(981), 王延德出使高昌,“次历纳职城,城在大患鬼魅碛之东南,望玉门关甚近”。

  • 岷州

    西魏大统十年 (544) 置,治所在同和郡(治今甘肃岷县)。《元和志》 卷39: “南有岷山,因以为称。” 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地。隋大业初废,义宁二年 (618) 复置。唐天宝元年 (742) 改名和

  • 通安砦

    北宋崇宁五年 (1106) 改乌鸡三岔新砦置,属西安州。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北。金属新会州。元初属会州。至元七年 (1270) 省入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