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丘县
东汉明帝改敬丘县置,属沛国。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县北四十里太丘乡。西晋废。
古县名。东汉明帝改敬丘县置,治今河南省永城市西北。属沛国。西晋废。
东汉明帝改敬丘县置,属沛国。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县北四十里太丘乡。西晋废。
古县名。东汉明帝改敬丘县置,治今河南省永城市西北。属沛国。西晋废。
又作底济密河。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清 《乾隆内府舆图》: 黑龙江口南有“底米必拉”。光绪 《吉林通志》 卷23: 底济密河“在察哈玛河北,东入海”。
南朝宋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北。南齐改为甘泉县。古县名。南朝宋永初初置,治今广东省阳春市西北。因在甘婪水东,故名。属新宁郡。南朝齐改为甘泉县。
西汉置,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北。《水经·河水注》: “苑川水出勇士县之子城南山,东北流历此成川,世谓之子城川。又北径牧师苑,故汉牧苑之地也。羌豪迷吾等万余人,到襄武、首阳、平襄、勇士,至此抄苑马,焚烧驿亭
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西南,为艾不盖河上源。《清一统志·茂明安》:布禄尔托海河“在旗东北四十里。源出伊克哈达图山,北流会爱毕哈河”。
明嘉靖七年(1528)置,属思恩府。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北那升村(旧下旺)。清光绪二年(1876)属百色直隶厅。1918年废入思林县。明嘉靖七年(152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北下旺。属思恩府
元置,治所即今广西南丹县西北丹峨。明洪武初废。元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西北巴峨。明洪武初废。
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清乾隆《西藏志·疆圉》: “工布江达、拉里、说板多、洛隆宗、昌都皆为要隘。”1960年改设工布江达县,后迁驻果林卡。1950年由太昭县改置(县级),治今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
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金史·靖安民传》:兴定四年(1220),靖安民“封易水公”,领“水谷、欢谷、东安寨”等。即此。在今河北省顺平县西北。《金史·靖安民传》:兴定四年(1220年),以蒙古兵南下,封靖
五代南唐置,在今安徽芜湖市东。北宋太平兴国中为大水冲决,嘉祐六年 (1061) 修复,改名万春圩。五代南唐筑,在今安徽省芜湖市东。北宋太平兴国中为大水冲决,嘉祐六年(1061年)修复,改名万春圩。
即今河北滦县治。《辽史·地理志》 滦州义丰县: “本黄洛故城。黄洛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水。” 故名。又 《方舆纪要》 卷17滦州义丰废县: “ 《县志》: 黄洛故城,殷时诸侯国,古史武丁析孤竹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