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昔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奇武卒社地。清康熙末年汉人入垦,种植水稻。咸丰间在今建成区平阳街附近辟一公用大晒谷场,闽南语称“大稻埕”,后演变为地名。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昔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奇武卒社地。清康熙末年汉人入垦,种植水稻。咸丰间在今建成区平阳街附近辟一公用大晒谷场,闽南语称“大稻埕”,后演变为地名。
清雍正元年 (1723) 置,属台湾府。寄治彰化县城。九年 (1731) 移治竹堑 (今台湾省新竹县)。辖境相当今台湾新竹、宜兰以北地区。光绪元年 (1875) 裁厅,改设新竹县。清雍正元年(1723
即今湖南株洲市。范成大 《骖鸾录》 载:南宋乾道九年 (1173) 二月,“二日,宿槠洲市,又当捨舆泝江。此地既为舟车更易之冲,客旅之所盘泊,故交易甚夥,敌壮县”。
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上窑镇。《宋史·李谷传》:五代周显德二年(955),“谷领兵自正阳渡淮,先锋都将白延遇败吴军数千于来远,又破千余人于山口镇,进攻上窑”。即此。
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六十里。明成化年间曾置巡司于此。清有把总驻防。在湖北省竹溪县东北部。面积146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县河铺,人口 1230。因早年设有铺店得名。1949年属竹溪县二区。1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南,聚宝门内西南隅。《寰宇记》卷90升州江宁县:凤台山“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因置凤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台山
元置,在今广东雷州市南。明改为驿。《方舆纪要》 卷104海康县: 雷阳驿,“ 《舆程记》:自驿而南六十里为将军驿,又南七十里为徐闻县之英利驿”。元置,在今广东省雷州市南。
①在今北京市西北香山东麓木兰陀山,因山顶建玉皇庙而名。清《日下旧闻考》卷102引明天启元年袁志学《新建玉皇庙碑略》:“都门瞻望西山,葱茏瑞气,突兀屏开,乃香山乡木兰陀之地也。”②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最
在今浙江永康市东。《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八盘岭在“县东八十五里。巅高险,路通天台”。
在今辽宁大洼县东马帐房。产海盐,清初设场,直隶奉天府尹。光绪间设广宁局,以其地旧属广宁县,故名。1914年改广宁为北镇县,场因以改名,设场知事。
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六十五里将军会村。《方舆纪要》 卷44朔州: 将军会堡 “在井坪所西北五十里。旧名白草坪,寇往往由此窃掠。万历九年始建土城,二十四年改筑,周 一里有奇,分边十七里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