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理

大理

①古国名。五代晋天福二年(937)段思平建。其王曾受宋封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南诏野史·段思平传》:“段思平诛杨民自立,晋天福二年即位,建都大理,号大理国,改元文德。”以大理为都城(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以善阐(今云南昆明市)为附都。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南诏世隆自称大礼国,后段思平称大理国,名号沿袭,惟用字不同,认为大理即大礼旧名者是也。”辖境约当今云南全省、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的部分地区。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灭大理,后改云南行中书省。

②宋大理国首府地区亦称大理。治所在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辖境约当今云南洱海周围地区,北起洱源县,南达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有宾川、祥云等县,西有云龙县。元改大理路。


猜你喜欢

  • 通济堰

    ①南朝梁修。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南四十八里堰头村。《方舆纪要》 卷94 松阳县: 通济堰,“《志》 云: 萧梁时詹、南二司马始创此堰,宋元祐以后不时修筑,乾道中州守范成大复加茸治,以溉松、遂二县之跷

  • 猴树港

    在今台湾省嘉义县西,东石乡南。清乾隆间范咸 《重修台湾府志》 卷1: 猴树港 “在 (诸罗) 县治西南三十里。源从牛朝溪入,南出青峰阙入海”。

  • 周桥

    在今山东曹县东北。《资治通鉴》: 隋大业九年 (613),“济阴孟海公起为盗,保据周桥,众至数万”。又唐武德四年 (621),“窦建德克周桥,虏孟海公”。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北。《资治通鉴》:隋大业九年(

  • 临河镇

    ①北宋置,在山东邹平县西北,临小清河。《方舆纪要》 卷31邹平县: “宋明道二年,废淄川临河镇,以避水患。盖是时大河自东平溢入小清河,为东方患也。”②北宋置,属灵州。在今宁夏平罗县境。(1)古镇名。(

  • 旧县场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旧县镇。清道光《铜梁县志》卷2:旧县场“在县南四十里”。唐、宋巴川县治于此。故名。

  • 丰乐河镇

    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六十里丰乐镇。《方舆纪要》卷77钟祥县:丰乐水,“《志》云,丰乐河为郡城津渡要口。常议设兵巡戍。嘉靖十八年车驾南巡以及回銮皆常驻于此”。清设巡司于此。

  • 柏崖山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五十里蓼坞西北。东魏侯景筑城于山上。唐咸亨四年 (673) 置柏崖县及柏崖仓于此。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孟津县西。南北朝时侯景筑城于山上。唐咸亨四年(673年)于此建柏崖仓。

  • 福禄寺礁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位于郑和群礁之西,大现礁西北17海里。东北至西南长2.8公里,极狭。中国渔民向称西北角。1935年公布名称为西石或神女庙石。1947年改名福禄寺礁。

  • 采蓝洞

    在今广西融安县南。《方舆纪要》 卷109融县: 采蓝洞 “在县东北二十里。四山环列,洞中平地如砥”。

  • 山东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包括相邻的河北、江苏部分地区)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包括津浦路以东山东省大部,河北省沧州以东沿海地区,以及江苏省北部地区,划分为渤海、胶东、鲁中、鲁南、滨海五区。1937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