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山
亦作大朱山。即今山东胶南市南大珠山。唐杜佑《通典》卷180密州诸城县:“古齐长城,东南自上大朱山起,至州南界二百五十里。”《清一统志·莱州府一》:大珠山“又名玉泉山。山椒有石门,下有泉,迸若喷珠,名曰玉泉”。
亦作大朱山。即今山东胶南市南大珠山。唐杜佑《通典》卷180密州诸城县:“古齐长城,东南自上大朱山起,至州南界二百五十里。”《清一统志·莱州府一》:大珠山“又名玉泉山。山椒有石门,下有泉,迸若喷珠,名曰玉泉”。
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二十八里甘家巷西南。萧憺 (478—522) 字僧达,南朝梁文帝第十一子,封始兴忠武王。墓前现有石辟邪二、石碑一、龟趺一。石辟邪是用整块巨石雕成,昂首挺胸,矫健有力,造型生动。石碑身
在今福建沙县西北。明《寰宇通志》卷49延平府:幼山“在沙县西北百二十里。孤峰峙耸,高三十里, 周回二百里, 以其幼视群山,故名”。
隋置,属同昌郡。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唐神龙元年(705)废。古县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今甘肃省迭部县东南。属芳州。大业初属同昌郡。武德元年(618年)仍属芳州。境内皆党项诸羌。唐神龙元
在今广西容县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104容州: 都峤山,“ 《寰宇记》 云: 在普宁县。山上有八峰,曰: 兜子、马鞍、八叠、云盖、香炉、仙人、中峰、丹灶,而八叠奇秀,视诸峰最高,亦号萧韶山。有南北两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一百三十八里手司村。《方舆纪要》卷90昌化县:手岭“在县西九十里手岭上,岭甚平坦,旧置巡
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北五十里青龙厂镇。清代曾在此办厂开采青铜。集镇名。在安徽省肥东县西北部、青龙水库东侧。青龙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60。原名张管店,后因从白龙至青龙有三岗,即白龙岗、乌龙
又作蒙古站。清置,在今吉林榆树市西。《清一统志·吉林二》 “金州鄂佛罗站”条下: “腾额尔哲库站,又西北五十里至蒙古站。” 后废。
一名治山。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寰宇记》卷84武连县:“治山一名五郡山。《周地图》云:县南有治山,县人张逸背梁附后魏,与梁将杨乾运于此山下大战,乾运大败,死者千人。恭帝元年,收骸骨并为一墓,死
即今河南新乡县西三十二里小冀镇。民国《新乡县续志》卷1:县西南有小冀镇。1949年至1960年新乡县治此。在河南省新乡县西南部。面积37.3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小冀,人口2万。唐代冀姓
明置,属宁夏右屯卫,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洪广镇东南洪广营。《清一统志·宁夏府二》: 洪广营堡 “在宁朔县西北六十里。本朝设游击驻防,兼辖镇朔、镇北二堡。城周二里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