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河口
又名清河口。在今河北乐亭县南五十里老滦河底入海处。旧时滦河由滦南县东北马城向南经此入海。自清嘉庆二十年(1815)河徙,遂涸。
又名清河口。在今河北乐亭县南五十里老滦河底入海处。旧时滦河由滦南县东北马城向南经此入海。自清嘉庆二十年(1815)河徙,遂涸。
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44浑源州: 浑源川“在州西北十里。源出州西南叹吐峪,分流至州东北汇为大泽,西流至城北五里之神溪,……西北入于桑干河”。
唐置,属北庭都护府。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西地区。后废。
在今安徽和县南。《宋史·河渠志》: 南宋乾道二年 (1166),“以和州守臣言,开凿姥下河,东接大江,防捍敌人,检制盗贼”。《方舆纪要》 卷29和州: 姥下河 “在州西南三十里姥下镇。源出麻湖,东南流
①即王城山。在今浙江温岭市西北三十五里。宋《嘉定赤城志》卷20黄岩县:王城山“本名方城山,王羲之《游四郡记》云:临海南界有方城山,绝壁立,越王失国,尝保此山”。②在今湖
在今陕西略阳县南。《方舆纪要》 卷56略阳县: 桑林戍,“ 《志》 云: 五代唐末,兴州所领有三泉、西县、金牛、桑林等戍。清泰初,兴州刺史刘遂请悉集戍兵还洛,于是散关以南城镇,无复守御,悉为蜀人所有”
①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西捲县(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西北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水经·温水注》:“区粟建八尺表, 日影度南八寸, 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北起横山
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元和志》 卷13广阳县: “盘石故关在县东北七十里。” 《方舆纪要》卷40平定州: 盘石关 “与苇泽关相接,并为设险处”。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贵州土司安万铨主持兴修,在今贵州大方县西南四十里。在巉崖绝壁上开凿一条栈道,全长2083米,宽6.7米,行旅称便。易棐《千岁衢碑记》镌于道旁岩壁上,被称为千岁衢磨崖石刻。在贵
在今浙江海宁市。《方舆纪要》 卷90海宁县: 硖石山 “一名紫微山,其并峙者曰赞山,两山相夹,中通河流,曰硖石湖”。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三十五年 (1556) 倭寇两次侵犯硖石,均停泊于此。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4南康府建昌县: “城子驿在县 (治今艾城) 北二十五里,唐置。”唐时置,在今江西省永修县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