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寺
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四十里。《资治通鉴》:隋大业十二年(616),荥阳通守张须陀攻瓦岗军,李密“分兵千余人伏于大海寺北林间”,须陀兵败,战死于此。
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四十里。《资治通鉴》:隋大业十二年(616),荥阳通守张须陀攻瓦岗军,李密“分兵千余人伏于大海寺北林间”,须陀兵败,战死于此。
馆驿名。又名通天馆。辽置,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一肯中乡附近。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又三十里至长兴馆, 皆行山间。长兴馆西距富谷馆八十里。”又名通天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南八里罕甸子,一说今宁
即今辽宁兴城市东北十五里双树乡。《清太宗实录》:后金天聪元年(1627)四月,癸巳,皇太极于宁远城下击败明兵,“军至双树铺驻营”。即此。今辽宁省兴城市东北双树。清崇德七年(1642年)曾建议以宁远双树
又作玷苍山。在今云南大理市西部。唐代以来称点苍山。唐樊绰 《蛮书》 卷2: “玷苍山,南自石桥,北抵登川,长一百五十余里,名为玷苍。直南北,亦不甚正。东向洱河,城郭邑居,棋布山底。西面陡绝,下临平川。
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水经·沔水注》:锡县 “有锡义山,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上有石坛,长十余丈,世传列仙所居。今有道士,披发饵术,恒数十人。山高谷深,多生薇蘅草,其草有风不偃,无风独摇”。《新
①在今山东平阴县东南。清光绪年间,义和团首领邢兆陆、邢兆复兄弟率众在此焚毁教堂。②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高山乡张村。东魏天平中置新城郡及北陆浑县于此。后属西魏。《周书·裴宽传》:大统十四年(548),“授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三十八里香营乡西北。《方舆纪要》 卷 17永宁县: 黑峪口 “在县北,寇冲也。口西为白草窊等处,属夸驻牧于此”。②即今山西兴县西四十里黑峪口。《方舆纪要》卷40兴县: 黑峪口在
即今福建福州市东琅岐岛。《明通鉴》 附编: 清顺治五年 (1648) 春正月,“鲁王自闽安镇移次壶江、琅琦屿”,即此。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风路大慈寺南。《方舆胜览》卷51成都府: 解玉溪 “在大慈寺之南。韦皋所凿,用其沙解玉则易为功”,因名。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南道松禾;一说在今朝鲜黄海南道长渊。以山得名。东汉末属带方郡。西晋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黄海南道松禾。西晋后废。
即今葫芦河。源出今甘肃华池县东北界,东南流径陕西富县,至黄陵县入洛河。《元和志》卷3华池县:“因县西华池水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