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弥江
即今四川盐亭、射洪等县境梓江(梓潼水)。《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大弥江“在射洪县东。源出剑州”。《方舆纪要》卷71射洪县:大弥江“在县东。源出剑州,经盐亭县流入境。又有小弥江,在县北,下流皆注于涪江”。《清一统志·潼川府一》:梓潼水“在射洪县东。……《旧志》:梓潼水亦曰大弥江、射江。自梓潼县入盐亭县境,南流一百里,经县南二里合鹅溪。又五十里入射洪界,经县界二十里,又南十八里至独坐山下入涪江”。
即今四川盐亭、射洪等县境梓江(梓潼水)。《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大弥江“在射洪县东。源出剑州”。《方舆纪要》卷71射洪县:大弥江“在县东。源出剑州,经盐亭县流入境。又有小弥江,在县北,下流皆注于涪江”。《清一统志·潼川府一》:梓潼水“在射洪县东。……《旧志》:梓潼水亦曰大弥江、射江。自梓潼县入盐亭县境,南流一百里,经县南二里合鹅溪。又五十里入射洪界,经县界二十里,又南十八里至独坐山下入涪江”。
唐改戎成县置,属藤州。治所即今广西苍梧县(龙圩镇)。永徽中属梧州。光化四年(901)属桂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次年复置,属梧州。熙宁四年(1071)废入苍梧县。即“戎成县”。
即今四川松潘县南镇坪乡南甲竹寺。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 置呷竹寺土千户。
①即阿迷。元属察哈汗国。即今新疆阿克苏市。②又名奄蔡、阿思。在今高加索以北,顿河下游一带。《元史·定宗纪》:“又从诸王拔都西征,次阿速境。”即此。
1934年合金河、平河二设治区置,各取一字为县名,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1985年改设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旧县名。1936年以金河、平河两设治局合置,治今云南省金平苗族瑶
即今湖南桂东县东寒口乡。《方舆纪要》卷82桂东县“烟竹堡” 条下: “又有寒口堡,在县东南三十里。”
清顺治十五年(1658)置,即今四川小金县东沃日河南岸沃日乡(官寨)。喇嘛巴碧太归附时,颂给沃日贯顶净慈妙智国师印信,故称沃日土司。《清史稿·土司传》:乾隆十四年(1749)讨金川,傅恒奏“马良柱转战
唐开元中置,属导江县。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白沙乡(白沙场)。
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八十里。《水经·洛水注》: 洛水 “又东合黄城溪水。水出鹈鹕山。山有二峰,峻极于天,高崖云举,亢石无阶,猨徒丧其捷巧,鼯族谢其轻工,及其长霄冒巅,层霞冠峰,方乃就辨优劣耳。故有大小鹈鹕
在今上海市松江县北十四里卖花桥。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松江县东北有 “卖花桥镇”。
清乾隆十五年十二月(1751年1月)由丰川卫及镇宁所合并设置,属大同府。治所在衙门口(今内蒙古丰镇市)。光绪十年(1884)升为直隶厅,属山西省。1912年改为丰镇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于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