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庾岭

大庾岭

五岭之一。古名塞上、台岭,又名东峤山、梅岭、凉热山。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二县交界处。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米左右。《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引《舆地志》云:五岭“一曰台岭,亦名塞上,今名大庾;二曰骑田;三曰都庞;四曰萌诸;五曰越岭”。《水经·溱水注》:连水“出南康县凉热山连溪,山即大庾岭也,五岭之最东矣,故曰东峤山”。《元和志》卷34韶州始兴县:大庾岭“一名东峤山,即汉塞上也,在县东北一百七十二里。……本名塞上,汉伐南越,有监军姓庾,城于此地,众军皆受节度,故名大庾”。岭向为岭南、岭北交通要冲。旧时岭路险阻,唐开元初,张九龄开凿新径,驿路始畅。五代后又荒废。宋嘉祐中,江西提刑蔡挺与弟广东转运使蔡抗重加修筑,遂成坦途。蔡挺且夹道植松,立关岭上,名曰横关。清海禁未开之前,江、广往来者, 皆取道于此。


又称东峤山。南岭组成部分。在江西省大余县、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传汉武帝时有庾姓将军筑城于此,因有大庾之名。因岭上多梅,也称梅岭。宋置梅关。岭上有石如台,又称台岭。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米左右。东部高峰油山,海拔1072米;最高峰观音岽,海拔1428米。为花岗岩构成的断块山。赣江和北江流域的分水岭。梅岭山口海拔仅430米,历为赣、粤陆路交通孔道。近代随海运和铁路发展逐渐衰落。富钨矿。


猜你喜欢

  • 阏与

    战国韩邑,后属赵。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北。一说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南五十里。《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二十九年 (前270),“秦韩相攻,而围阏与。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水经·清漳水注》: 梁

  • 鼎水

    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明史· 地理志》 武陵县: “东北有渐水,即鼎水也。”即“渐水”。

  • 发干县

    ①西汉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冠县东南。武帝封卫青子登为侯邑。后为县。三国魏属阳平郡。北齐废。②南朝宋置,属东安郡。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二十里古城庄。南齐废。

  • 佘田桥铺

    即今湖南邵东县东南四十八里佘田桥镇。旧属邵阳县。1952年划归邵东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月,贺金声联络哥老会在此组织起义,称“大汉灭洋”。

  • 临淮山

    即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境之浮山。《寰宇记》卷128濠州: “临淮山在州东九十五里,俯临长淮。山下有穴,去水一丈。淮水泛溢,其穴即上高,水减其穴还低,有似山浮,亦号浮山。”

  • 江东巡司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旧江东门外。《方舆纪要》卷20江宁县“龙江关”条下:新江关“明初置江东巡司”。

  • 戬滨桥镇

    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十里戬滨镇。清光绪 《嘉定县志》 卷1: 戬滨桥镇,“乾隆间里人萧鱼会创市”。

  • 松江府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华亭府置,属嘉兴路。治所在华亭县 (今上海市松江县)。《名胜志》:松江府 “取吴松江而名”。辖境相当今上海市吴淞江以南地区。至元二十九年 (1292) 属江浙行省,泰定三

  • 泊汋口

    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蒲石河口东岸。《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 《道里记》: “自鸭渌江口舟行百余里,乃小舫泝流东北三十里至泊汋口。” 即是。或云泊汋口与泊汋城为一地。一说即泊汋城,今辽宁省丹东市

  • 西水县

    北周闵帝元年(557)置,属金迁郡。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金仙镇。《寰宇记》卷86西水县:“以界内西水为名。”隋开皇初属隆州。大业元年(605)以水害迁彭定故宅(今南部县西北一百四十里西河乡)。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