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

亦名西兴安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黑龙江省西北。北起黑龙江岸,南止西拉木伦河上游,主峰为索岳尔济山。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3:“西兴安岭者,江省西部之兴安岭也(亦曰大兴安岭)。其脉远接于阴山山脉,从喀喇山起,东北走辽河之源,更北为苏克斜鲁山,当江省西南界上,起顶为索岳尔济山,山之东为洮儿河之源,其西则哈尔哈河之源也。更北为巴彦哈拉山,为额伯尔岭,为室韦山,为雅克山。自雅克山北,连峰叠��,绵亘六七百里,统称西兴安岭,最高处曰伊克古克达,此一大山脉,纵贯江省西部为嫩江与额尔古讷河之分水岭。”


又称西兴安岭。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黑龙江省北端。北起黑龙江畔,南止西拉木伦河上游。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200千米,宽200~300千米。海拔一般1500米。为古老褶皱断块山。山体多为花岗岩、安山岩、石英粗面岩,经长期侵蚀,山顶浑圆,有黄岗梁(海拔 2029 米)、巴代艾来(海拔1540 米)、太平岭(海拔1712米)等高峰。西缓东陡,南段有火山锥分布。为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分界。原始森林茂密,为中国重要林区;北段是中国惟一的寒温带针叶林区,盛产兴安落叶松。建有多处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南漳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思安县置,属襄州。治所即今湖北南漳县。清乾隆 《襄阳府志》 卷4: 漳水在 “ (南漳) 县南一百里。……溶镇会沮水,合流入江。县之立名以此”。大业初属襄阳郡。唐贞观八年

  • 鲁古尘

    察合台汗国属地。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镇。《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鲁古尘。

  • 失儿古鲁站

    驿站名。元置,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北锡林河岸。

  • 紫石山

    在今云南楚雄市东南云龙镇东。《方舆纪要》 卷116南安州: 紫石山“在州 (治今云龙镇) 东一里”。

  • 咸宜

    即今陕西陇县西咸宜关。《资治通鉴》: 五代梁贞明六年 (920) 十一月,蜀将王宗俦等攻岐,“出故关,壁于咸宜”。即此。明正统中,因关山路阻,改设咸宜关,移巡检司驻守。即今陕西省陇县西咸宜关。《资治通

  • 大力

    即日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岸之日里。《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一年(1284)十一月,“福建行省遣使人八合鲁思招降南巫里、别里剌、理伦、大力等四国,各遣其相奉表以方物来贡”。

  • 阿忒八失

    察合台汗国属地。在今吉尔吉斯斯坦纳伦西南。《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阿忒八失”。即此。

  • 石弓山

    又名石公山。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清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31颍州府:石弓山“山形如弓,多石”。故名。民国《涡阳县志》卷3:石弓山“三峰弯曲如弓,石质坚莹。一曰石公山,黄石公盖尝隐焉”。在安徽省涡

  • 乐温山

    在今四川长寿县西南。《元和志》卷30乐温县:“因乐温山为名,在县南三十里。县出荔枝。”《方舆纪要》卷69长寿县:乐温县在“县西南四十八里。山下有乐温滩,大江所经也。地气常温,禾稼早熟,因名。《志》云:

  • 车家渡

    在今安徽和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9和州:“车家渡在废乌江县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