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云寺

大云寺

①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隅。《清一统志·平阳府》:大云禅寺“在临汾县城内安道坊。唐贞观中建。俗名铁佛寺。内有大铁佛,头上建浮图”。

②在今山东青州市南云门山麓。《清一统志·青州府二》:“旧在云门山后,明景泰间徙。唐李邕有《大云寺禅院碑记》。”

③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东南。《新唐书·武后纪》 称:天授元年(690)“置大云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3载:“大云寺门东两壁鬼神,佛殿上菩萨六躯,净土经变,阁上婆叟仙,并尉迟画,黄犬及鹰最妙。”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5载:大云寺“本后魏净土寺。隋大业四年, 自故城徙津阳门内。贞观三年,复徙此坊。天授二年改大云,会昌中废”。

④在今广西柳州市南柳江南岸仙迹山(今马鞍山)下。唐建。柳宗元《柳州复大云寺记》:“柳州始以邦命置四寺,其三在水北,而大云寺在水南。水北环治城六百室,水南三百室。俄而水南火,大云寺焚而不复且百年。”

⑤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北隅。清初《重修大云寺古刹功德碑》载,大云寺为前凉王张天锡所建。原名弘藏寺,后改天赐庵。武则天称帝,令全国供奉《大云经》,改天赐庵为大云寺。

⑥唐建,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二十里古纳拉古城。唐杜环《经行记》:“碎叶城,天宝七年,北庭节度使王正见薄伐,城壁摧毁, 邑里零落。昔交河公主所居止之处,建大云寺犹存。”


猜你喜欢

  • 上海市

    1928年析上海县北部、宝山县西南部等地置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为上海市,直隶国民政府行政院。简称沪、申。中央直辖市。在中国东部沿海的中段、长江出海处。面积6340平方千米(市辖区5299平方千米,

  • 哈拉海城

    即今吉林农安县西北哈拉海镇。清光绪《吉林通志》 卷16: 农安县北 “六十里哈啦海城子镇”。

  • 沶水

    亦作祁水。又名零水。即今湖北宜城县西之安家河。《水经·沔水注》: “零水即沶水也,上通梁州没阳县之默城山。其水东径新城郡之沶乡县,谓之沶水。……又东历宜城西山,谓之沶溪。东流合于夷水,谓之沶口。”

  • 大王庙汛

    在今江西湖口县北八里。清时设千总驻防。

  • 邯川水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流入黄河。《后汉书·马武传》:显宗初,西羌寇陇右,命捕虏将军马武击之,“羌乃率众引出塞,武复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李贤注:“盖以此水分流,谓之东、西邯也。在今廓州化隆县

  • 周首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左传·文公十一年》: “齐襄公之二年,鄋瞒伐齐。齐王子成父获其弟荣如,埋其首于周首之北门。”杜注: “周首,齐邑。济北谷城县东北有周首亭。”《水经·济水注》: “今世

  • 捍胡城

    在今山西太原市北。《元和志》 卷13晋阳县: “捍胡城,一名看胡城,在县北二十三里。”

  • 罗汉山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十里。《明史· 地理志》城步县: “东南为罗汉山。” 《清一统志·宝庆府一》: 罗汉山 “有十八峰相连,故名”。在河北省承德市区武烈河东岸。为承德名山之一。海拔455米。其东、

  • 赤堇山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三十里。《越绝书》卷11:“赤堇之山,破而出锡。”②一名鄞城山。在今浙江奉化市东白杜乡与鄞县交界处。宋《宝庆四明志》卷14奉化县:“《旧志》载赤堇山在鄞县东四十里,云山有草曰赤堇,

  • 任田隘

    明嘉靖二年(1523)建,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岱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