圉城县
①北魏景明后改圉县置,属陈留郡。治所即今河南杞县西南五十里圉镇。孝昌四年 (528)属阳夏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汴州。大业初属梁郡。唐初属杞州,贞观元年 (627)废。
②南朝梁置,东魏属北陈留、颍川郡。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市东。北齐废。
古县名。(1)北魏改圉县置,治今河南省杞县西南圉镇。属阳夏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唐贞观元年(627年)废。(2)南朝梁置,治今安徽省阜阳市东。北齐废。
①北魏景明后改圉县置,属陈留郡。治所即今河南杞县西南五十里圉镇。孝昌四年 (528)属阳夏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汴州。大业初属梁郡。唐初属杞州,贞观元年 (627)废。
②南朝梁置,东魏属北陈留、颍川郡。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市东。北齐废。
古县名。(1)北魏改圉县置,治今河南省杞县西南圉镇。属阳夏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唐贞观元年(627年)废。(2)南朝梁置,治今安徽省阜阳市东。北齐废。
金置,属繁畤县。故址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北一百里。
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长江北岸。相近有忌置山。《宋书·谢晦传》:元嘉三年(426),晦率军东下,檀道济率军西讨,“道济既至,与(到)彦之军合,牵舰缘岸……合军至忌置洲尾,列舰过江,晦大军一时溃败”。在今
亦作金帐汗国。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太祖成吉思汗十八年 (1223) 封长子术赤于钦察等部旧地,领有咸海及里海以北地。太宗窝阔台七年(1235) 术赤次子拔都又远征,扩大辖地至今多脑河下游。太宗后二年 (
①北魏置,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隋开皇初废。②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颍州置,治所在颍川郡 (治颍阴城,今河南许昌市)。辖境相当今河南许昌、禹州二市及鄢陵、长葛、临颍、扶沟等县地。北周大定元年
①一名白河。在今湖北天门市南。《方舆纪要》 卷77景陵县: 便河 “在县南三十里。元时郡守白景谅以自县至郡,水道迂远,乃开此河,民以为便。时掘土得石,有文曰白公沟。亦名白河”。②在今湖北石首市西南。《
①在今浙江萧山市东二十八里坎山镇。宋《淳祐临安志》 卷10“江潮” 引姚宽 《西溪丛语》:“或云: (浙江) 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谓之海门。”即此。《方舆纪要》 卷92萧山县:龛山在“县东北……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来远县置,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鸭绿江中黔定岛上。后升为来远州。
唐西域国名,都城在迦底真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新唐书·西域传》:中曹“居西曹东,康之北。王治迦底真城”。
又作安巴多观站。清置,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北。《清一统志·吉林二》 “额赫茂站” 条下:拉发站,“又东南六十五里至图依屯站”。
五代梁东都、晋汉周东京城 (今河南开封市) 内宫城东一门。《资治通鉴》: 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帝于宫中起火,自携剑驱后宫十余人将赴火,为亲军将薛超所持。俄而 (张) 彦泽自宽仁门传契丹主与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