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四鼎山

四鼎山

又名四顶山。在今安徽肥东县南。《隋书·地理志》:庐江郡襄安县有四鼎山。《方舆胜览》卷48庐州:四顶山,“《郡国志》:魏伯阳炼丹之所”。《清一统志·庐州府一》 引《县志》:“山俯瞰巢湖,上有四峰特起。”唐罗隐诗:“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指此。


即“四顶山”。


猜你喜欢

  • 石公山

    又名象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八里,与焦山对峙。《元史·阿术传》: 至元十二年(1275),张世杰等以舟师驻焦山东,“阿术登石公山望之,舶舻连接,旌旗蔽江, 曰:‘可烧而走也’”。即此。古山名。在今江苏

  • 利益侯国

    西晋改利县置,属乐安国。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四十里利城。南朝宋废。

  • 海棠关

    明置,属越嶲卫。在今四川甘洛县西北海棠镇。

  • 古如囊木杰宗

    即古浪宗。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

  • 竖眼大田溪洞

    即今贵州镇远县。《明史·贵州土司传》: “镇远,故为竖眼大田溪洞。”

  • 鸿池

    ①即旋鸿池。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东、西海子村一带。《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大同县: 鸿池“亦曰旋鸿池。在府东 (北)”。②又名鸿池陂、洪池。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晋故城东二十里,今偃师市西。《后汉书·百

  • 天津街

    即端门大街。在隋唐东都皇城正门端门之南,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隋书·音乐志》载,隋炀帝在洛阳时,每年正月十五,在天津街上盛陈百戏,“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弹弦擫管以上一万八千人,大列炬火,光天烛

  • 蔡龙洞

    在今广西浦北县西北。《舆地纪胜》 卷120廉州: 蔡龙洞 “本汉合浦县地。唐武德置蔡龙州,因县界有蔡龙洞故也”。《清一统志·廉州府》:蔡龙洞 “在合浦县东北百余里,三山之北”。

  • 大名县

    五代汉乾祐元年(948)改广晋县置,为大名府治。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旧府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并入元城县。绍圣三年(1096)复置,属大名府。政和六年(1116)徙治南乐镇(今大名县

  • 大桥场

    即今四川南部县西大桥镇。为唐新井县治所。北宋著名学者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