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四海冶堡

四海冶堡

明置,属永宁卫。即今北京市延庆县东七十六里四海镇。《清一统志·宣化府三》:四海冶堡“旧尝冶铸于此, 以有四水合流,名四合冶。元时往来上都,恒取道于此,后讹为四海冶。明天顺八年筑堡”。清于此设守备驻防,兼辖榆林堡。


猜你喜欢

  • 江州县

    ①战国周慎王五年(前316)秦灭巴国后置,为巴郡治。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一年(35)伐公孙述,“威虏将军冯骏围田戎于江州”。次年“拔江州,获田戎”。即此。南齐永明五年(48

  • 移米河

    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南之伊敏河。为海拉尔河支流。《金史·宗浩传》 载,金军于忒里葛山击走山只昆所部后,进至呼遏水 (今辉河),山只昆部长等降,因言“所部迪列土近在移米河,不肯偕降,乞讨之”。即此。即

  • 曹娥镇

    北宋置,属会稽县。在今浙江上虞市西曹娥江西岸之曹娥村。

  • 瓮 (甕) 蓬县

    元至元中置,属定元府。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四十里大翁逢。明废。

  • 汝阳郡

    东晋析汝南郡置,属豫州。治所在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西北)。隋开皇初废。东晋置,治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西南)。辖境不详。北齐废。

  • 南隘镇

    北宋置,属修仁县。在今广西鹿寨县东南。《清一统志·平乐府》: 南隘关 “在修仁县西南四十里。亦曰南隘口。《九域志》: 修仁县有南隘镇,即此。《旧志》: 内外十排,东界石墙堡,南北界雒容、象州、永福,皆

  • 武宁溪

    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明史·地理志》 长宁县: “治东西有二溪,并冷水溪,三溪合流入大江,曰三江口。又东出虞公峡曰淯溪,亦曰武宁溪,其下流入于大江。”

  • 绍熙府

    南宋绍熙中升荣州置,治所在荣德县 (今四川荣县)。《方舆胜览》 卷64绍熙府: “光宗皇帝潜藩,升绍熙府。” 辖境相当今四川自贡、荣县、威远等市县地。宝祐后废。南宋绍熙年间升荣州置,治荣德县(今四川荣

  • 拂梯泉

    即鸊鹈泉。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北。《资治通鉴》: 唐元和四年 (809),“振武奏吐蕃五万余骑至拂梯泉”。又作䴙鹈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西北。《资治通鉴》:唐元和四年(809年)

  • 岢岚镇

    隋大业三年 (607) 置,属静乐县。在今山西岢岚县。《新唐书·地理志》: “永淳二年以岢岚镇为栅。” 长安三年 (703) 于此置岚谷县。古镇名。隋大业三年(607年)置,即今山西省岢岚县。《新唐书